英国

保守党和自由党-保守党前身
2021-10-26 09:46:08

  保守党俗称托利党,是英国中间偏右政党,正式名称叫做保守和统一党,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政党。意识形态是保守主义,英国统一主义,经济自由主义、欧洲怀疑主义。

  简介

  保守党,是英国议会第一大党。保守党前身为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1833年改称保守党。现任领袖鲍里斯·约翰逊,2019年7月23日当选。

  保守党在1979-1997年间曾4次连续执政18年。2015年5月英国大选后,保守党获单独执政地位,卡梅伦组成保守党政府。支持者一般来自企业界和富裕阶层。主张自由市场经济,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减少公共开支,压低通货膨胀,限制工会权利,加强“法律”和“秩序”等。强调维护英国主权,反对“联邦欧洲”、欧盟制宪,不加入欧元区。

  保守党是在20世纪的英国占主导地位的政党,出过丘吉尔撒切尔夫人等著名首相。

  党名

  保守党甚少使用它的正式党名保守与统一党。这个正式党名乃自1912年,保守党与自由统一党合并后所起的。该党与保守党一样,在1886年至1921年期间,一致主张阻止爱尔兰从联合王国分裂开来,并且与爱尔兰民族主义者及爱尔兰共和主义者处于对立局面。在地区上,保守党在苏格兰有统一党作为它的盟友,该党甚至已经在1965年起改称保守党。在北爱尔兰地区,保守党亦曾长年得到阿尔斯特统一党的支持,而传统上保守党党鞭更会兼任该党党鞭。可是,由于两党后来在1973年就《桑宁代尔协定》的问题上出现分歧,以致两党出现分裂,所以现时保守党在北爱尔兰是与阿尔斯特统一党分开运作的。

  组织与党员

  大抵上,我们可以看到保守党之组织架构内存有数重的明显对照。一方面,党领袖的选举以及地区候选人的人选,往往都是由一群草根团体所主导的,但在另一方面,有关财政安排、举办选举,以及制订政策方针的工作,却会由保守党竞选总部负责。最后,党魁的工作则主要是处理党的日常核心事务,并在咨询其管治班子的情况下,订定政策。由此看来,这种权力分散的组织架构是不常见的。

  与工党的情况一样,保守党近年正面对党员人数持续下滑的趋势。尽管自戴维·卡梅伦在2005年12月当选党魁后,保守党党员人数一度有回升的迹象,但踏入2006年以后,人数即重新下降,至2006年年尾,其党员总人数甚至要比戴维·卡梅伦上任党魁的时候还要低。不过话虽如此,保守党现时尚大约有290000名党员,仍然是英国党员人数最多的政党。至于工党和自由民主党则分别大约有200000和70000名党员,两者加起来的人数仍要比保守党的低。惟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保守党从不向公众公布该党的确实党员人数,所以外间很难作出确切的估计。

  保守党曾使用“自由火炬”为党的标志。

  保守党旧标志

  任何人士加入保守党都要交25英镑会费,但22岁以下的人士则只须交5英镑的会费。另根据选举委员会的纪录,截至2004年12月31日,保守党在2004年的收入大约为2千万镑,但支出却是2.6千万镑。

  保守党以往以“自由火炬”为党的标志,但现今已改为使用一棵绿色的橡树作新标志。另在2005年12月6日,保守党又采用了新的口号,该口号为“以改变迎接胜利──不列颠的胜利”。传统上,保守党的官方颜色为红色、白色和蓝色,但蓝色最为常用,以区别于工党的红色。作为第一大党,保守党现时拥有女王陛下执政党的身份。

  历史

  19世纪

  保守党的前身是托利党,该党曾经在1671年至1681年期间的皇位继承排斥危机中,支持约克公爵有权继承英国君主之帝位。后来经过多年来与辉格党处于对立的局面以后,托利党自乔治三世登基,至1832年的《大改革法案》通过为止,皆基本上掌握了筹组政府之权力。“保守党”这一名词,则最初由乔治·坎宁在1820年代提出,后来由约翰·威尔逊·克罗科尔在1830年代提出建议成为党名,并最终正式获罗伯特·皮尔爵士决定采用。

  自英国之选举权在19世纪不断普及以后,在德比勋爵与本杰明·迪斯雷利的带领下,保守党的政策方针也渐渐地贴近民众,其中,《1867年改革法令》更是在保守党主导下通过的。在1886年,保守党复与约瑟夫·张伯伦新创立的自由统一党组成联盟,此后在索尔斯伯利勋爵与阿瑟·贝尔福的领导下,两党更横扫英国朝野达20年之久。

  20世纪

  不过,到了1906年,由于保守党与自由统一党两党在自由贸易议题上意见不合而分裂,致使保守党在当年大选中大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保守党加入自由党所筹组的联合政府。这个联合政府后来曾由自由党的戴维·劳合·乔治出任首相,但至1922年因为保守党的退出而垮台。此后,保守党在两战之间卷土重来,并先后由安德鲁·博纳·劳和斯坦利·鲍德温出任首相,但这种优势亦曾一度在1930年代初,遭工党筹组的国民政府盖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保守党的温斯顿·丘吉尔复领导了战时的联合政府,但是在1945年大选中,保守党却意外地败于日益壮大的工党。

  在1951年,保守党于大选击败了执政工党。在此后历任的保守党政府,尽管丘吉尔、安东尼·艾登爵士、哈罗德·麦克米伦和道格拉斯-休姆爵士大抵上继续推行了一些相对自由之贸易限制,以及减少国家干预经济,但事实上,保守党已经不得不面对现实,接受了工党执政时所留下的“福利国家”理念,以及一系列的工业国有化政策。

  1964年,保守党在丑闻和内部矛盾下输掉了大选,随后党魁休姆在辞职前终于为保守党引进了一套党魁选举机制,并规定由党团议员进行投票。1965年,希思当选党领袖,并于1970年意外击败了当时的工党哈罗德·威尔逊政府。

  希思在1970年至1974年的保守党政府,有两点是最值得留意的。第一点是,他曾经尝试与日益好勇斗狠的工会进行抗争,可是连连遭受挫折。至于另一点是,他任内带领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英国是否加入欧共体,向来都是保守党党内最具争议性的议题之一。在早期,丘吉尔就曾强烈渴求欧洲出现一个“欧罗巴合众国”,不过他本人却对英国加入欧共体,或者是任何一类欧洲的联邦组织,表现出强烈的反对。后来麦克米伦则渴望英国加入欧共体,但建议却在1963年年初遭到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的拒绝而泡汤。至于希思成功带领英国加入欧共体后,党内有关的争论仍始终不断升温。

  撒切尔夫人及梅杰时代

  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1979年-1990年),她是首位女性保守党领袖,亦是英国首名女首相,她1979年至1990年任职,长达11年半。

  撒切尔夫人在1975年的保守党党魁选举中击败希思胜出,之后在工党政府无力应对国内的经济危机下,保守党在1979年大选胜出,撒切尔成为英国首位女首相。上任后,保守党推行了一系列以货币主义为纲的经济措施,并且将工党在四、五十年代进行国有化的工业与公共事业,重新加入自由市场的元素,以及推行私有化。并坚定地削减了工党在任时的福利政策,有效地打击工会的影响力,撒切尔夫人的经济政策终于使英国摆脱了“欧洲病夫”,重振经济活力,而英国的经济增长也因此在当时位居发达国家前列。与此同时,撒切尔夫人1982年决定为了与阿根廷争夺福克兰群岛,指派英军出击,最终大获全胜收复,大振英国国威。在这种背景下,保守党成功在1983年与1987年的大选中接连取得压倒性胜利,撒切尔夫人也成为19世纪初以来任期最长的英国首相。

  然而,由于撒切尔夫人推行的改革造成高失业的情况,打击了北部的工业和经济。另外她又在某些议题上摆出强硬姿态,而在她领导下,保守党对尽管撒切尔夫人在这几次政治斗争中都获得了胜利,但也造成她在社会部分阶层中,极度不受欢迎。但是,撒切尔夫人政府最致命的一击,则要算是“社区收费”的推行。基于撒切尔夫人在人头税一事上拒不妥协,结果使保守党支持度大幅流失,再加上袈卢,党内矛盾更因此不断加剧。1990年11月,撒切尔夫人在党内的地位遭到保守党议员迈克尔·赫塞尔廷挑战且未能在第一轮选举中完胜,这最终促使撒切尔夫人被迫辞职,并支持梅杰接任,结束长达11年半的执政。不过,撒切尔主义的指导思想却一直对保守党产生很大影响,同时撒切尔夫人的疑欧政策也引发了党内的很多争议,延续至今。

  时任英国首相约翰·梅杰(1990年-1997年)

  撒切尔夫人下野后,约翰·梅杰在1990年的党魁选举中当选,及后更在1992年击败工党,意外地胜出大选。不过好景不常,经过一段短暂的“蜜月期”后,英镑在黑色星期三被迫脱离欧洲汇率机制,随即使英国陷入了新一轮的衰退,失业率一时间大幅急升,约1百万名物业持有人更因此面临物业遭收回的命运。尽管英国经济不久以后重新步入正轨,并有显著增长,但人民却对保守党留下一种不善理财的壊印象。后来再加上党内丑闻丛生,以及工党在托尼·布莱尔接任党魁后,实行第三条道路并进行强而有力的竞选宣传,终促使保守党在1997年大选中以惨败收场,结束18年执政。相反,那次则是工党历史上表现最佳的国会选举。

  在野时期

  1997年英国大选后,威廉·黑格成为了新任党魁。虽然他在下院是一位出色的辩论者,但却常常失言。有次他夸口说自己年少时曾一口气喝下14品脱啤酒,结果之后BBC的一项调查即指出有66%受访者感觉他“有点像笨蛋”。为了取得少数族裔的支持,黑格又曾经参加诺丁山嘉年华会,以及在公开场合穿戴棒球帽示人,可是,他的这些形象反而弄巧反拙,并沦为了传媒的揶揄对象。后来在2001年大选完结后,黑格再次失言,在一次演讲中直指在工党政府连任的情况下,英国将要成为一片“外国土地”,其涉歧视移民的言论发表后,遂立即遭到不少工党和保守党议员的强烈抨击。此外,保守党贵族泰勒勋爵亦曾对威廉·黑格作出批评,指黑格在保守党议员约翰·汤恩德发表英国人是“杂种民族”之言论后,没将他开除出党是不当之做法。在2001年大选中,黑格曾订下目标要保守党在下院取得209席,但保守党最后在下院仅仅有一席净增长,比目标仍要少43席,黑格遂在不久以后辞任党魁。

  伊恩·邓肯·史密斯是继黑格以后的保守党党魁。虽然史密斯是一位坚定的欧洲怀疑论者,但保守党内对欧洲事务的分歧却是在其任内终结的。此外,保守党内部还达成了共识,同意就建议中的《欧盟宪法》举行公民投票。不过,党内不少人却认为他胜选机会不大,并对其领导能力表达质疑,而他在2003年要求保守党员投票支持伊拉克战争,使布莱尔在国会得以不用理会工党内的反对议员而参与战争。结果遭党团以90比75通过对其的不信任动议而被罢去党魁。事后,迈克尔·霍华德在2003年11月6日的党内选举中胜出,成为新任党魁。

  在霍華德带领下,保守党在2005年大选中获得明显增长,各选区总票数录得0.6%至32.3%之增幅,而且还在下院取多了33个议席,在总票数仅比执政工党少3个百分点。相反,执政工党却录得显著跌幅,多数优势也由原本的167席降至66席,在国会下院仅取过半数,维持执政地位。虽然没有赢得大选,但保守党在英格兰地区连续成为取得最多票数的一党。尽管有这种佳绩,霍華德仍然在大选后的第2日,即5月6日,表示认为自己不宜继续在选举落败后续任党魁,又表示自己老迈的年纪不容许他领导多一次竞选活动,因而宣布了辞职。在辞职之时,霍華德又同意在党魁选举举行前,对选举规则进行修订,党魁选举在第一轮投票由国会下议院议员决定,但到进行第二轮投票时,改由党员直选党魁。

  再次重新执政

  卡梅伦

  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2010年-2016年)

  2005年12月6日,39岁的影子内阁教育大臣戴维·卡梅伦随后在新一轮的党魁选战中,首先在两轮党团议员投票中与影子内政大臣戴维·戴维斯进入第三轮的党员投票,最后以134,446票对64,398票,击败了对手戴维斯,成为新任保守党领袖。上任后,卡梅伦表示要着意对保守党进行改革,并誓言要改变它的外表、感觉、想法和表现 。在2006年和2007年中,不论是布莱尔还是戈登·布朗担任首相,卡梅伦基本上在各大民意调查中都要比他们领先,但后来卡梅伦之支持度再度被布朗所超越,其后不分上下。2007年5月和6月间,卡梅伦首次在政策上遭到重大挑战,就文法学校的前途问题与党内展开了一连串高调的公开辩论。

  2010年5月6日,2010年英国大选计票结果出炉,由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取得国会306个席位,击败戈登·布朗领导,取得258个席位的工党,由于两大党派皆未过半,第三大党自由民主党的态度成为关键,后自民党与保守党达成联合执政协议,布朗于5月11日请辞首相并获淮,翌日,卡梅伦正式接任首相,成为继梅杰后的保守党籍英国首相,保守党亦历经十三年在野后重新执政,尽管未能单独执政。至2015年英国大选,保守党意外取得331席,超过半数议席,能够单独执政。

  特蕾莎·梅

  现任英国首相特蕾莎·梅(2016年-至今)

  2016年6月23日,英国脱欧公投后,支持留欧的时任首相卡梅伦因公投结果通过脱离欧盟,所以决定辞任首相和党魁席位。特蕾莎·梅竞逐党魁时的第二轮投票,唯一对手安德烈娅·利德索姆退选,使特蕾莎·梅在7月11日自动成为党魁。在7月13日,特蕾莎·梅正式接替卡梅伦成为首相及保守党党魁。

  2017年4月19日,首相特蕾莎·梅宣布英国下议院提前在2017年6月8日进行改选,特蕾莎·梅在解释解散下议院时表示,英国在英国脱欧公投后需要肯定性、清晰和坚强的领导,而提前大选是要团结国会。由于是次大选计划的时间比原订的2020年5月7日为早,下议院将须进行投票并获得三分之二多数通过。2017年4月19日,下议院以522票支持、13票反对通过提早举行大选。然而,因保守党的政纲内容争议及连串恐怖袭击,导致保守党与工党的支持度大幅收窄,6月8日举行的2017年英国大选,保守党失去绝对多数,减少12席至318席但仍为下议院最大党。

  意识形态

  1832年至2005年期间,英国各主要政党在历年大选中得到的选票比率。其中,早自托利党时期至今,保守党在大选中一直保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基本上,保守党一向主张对绝大部分的事务都减少政府干预。此外,他们亦向以反对进行进一步的欧洲统合而著称。很多评论员皆认为,保守党之所以在1997年大选以后持续处于弱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党内的欧洲爱好论者与欧洲怀疑论者的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不过在近年,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革,现时保守党党内已大抵就欧洲统合问题达成一致的共识,即使有分歧也不如以往一般的公开。

  至于在卡梅伦上任党魁以后,保守党的关注点则开始转到一些比如环境、政府服务质素与教育一类被归类为与“优质生活”息息相关的议题上。

  另外在权力下放的议题上,保守党的立场则比较飘忽。在1997年的时候,他们曾经反对把权力下放到威尔士及苏格兰,可是对北爱尔兰却表态支持。而后来在2004年,保守党亦曾反对过对东北英格兰地区实行权力下放。虽说保守党曾在1997年反对权力下放到威尔士及苏格兰,但后来在工党政府之推动下,这两地始终实行了权力下放,而保守党更在有关地方实行权力下放后,对废除有关的改革表示反对。近年,保守党亦在西洛锡安问题上确立了自己的立场,支持只有来自英格兰的国会议员,才有权在仅关系到英格兰的事务上投票。保守党之所以有这种看法,是因为现时实行了权力下放后,由于基乎所有苏格兰事务都转由新的苏格兰议会负责,这变得国会无法作出干涉。相反,由于英格兰没有自己的议会,导致来自苏格兰的国会议员变相有权对英格兰事务作出干涉。

  经济政策

  撒切尔夫人在任首相期间,英国经济曾出现过不少的波动。但人民真正对保守党理财能力失去信心的时候,却是始于约翰·梅杰任内的黑色星期三。在1992年的黑色星期三,保守党政府曾动用上数亿元的英镑,企图防止英镑脱离欧洲汇率机制。保守党政府在黑色星期三的严重失误,再加上在1990年代初出现的经济衰退,使托尼·布莱尔与戈登·布朗的工党成功在经济政策上压倒了备受批评的保守党。不过,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都不约而同地有不少人士认为,布莱尔的“新工党”所拥抱的市场主导动力,以及公共事业现代化等经济政策,其实不外是保守党一向主张的旧调。

  工党在1997年大选后执政后,遂立即打算赋予英格兰银行独立的权力去制定利率。很多经济学者一直支持这种做法,因为这样可以使货币政策脱离政治因素的干扰,也可以避免时间不一致的发生。此外,由于于不少国家均相继在1990年代推行类似的政策,所以改革之声更日益高涨。保守党最初是反对这个提议的,因为他们担心英伦银行一日得以独立,他日英国将大有机会放弃英镑,并加入欧洲单一货币的行列。而他们亦担心此举会使英伦银行失去民主制度的监察。可是,由于金融界认为英伦银行独立将可使英国通货膨胀维持于低水平,所以他们对建议表达了强烈的支持,最终亦使保守党在2000年初接受了工党的建议。

  保守党在经济政策上的另一焦点,相信是其历年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单一货币体系之立场。有鉴于党内欧洲怀疑主义的日益炽烈,时任党魁兼首相梅杰就曾经在1992年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时,不顾肯尼斯·克拉克、迈克尔·赫塞尔廷和杜瑞尔等的反对,在条款中订明英国选择留在欧洲单一货币体系之外。自此以后,保守党的历代党魁皆立场坚定地拒绝废除英镑。虽然保守党这一政策深受英国选民所支持的,不过由于欧洲议题之重要性往往在选民的心目中,连教育、医疗、入境和罪恶等事务也不及。根据欧洲议会在200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9%的受访英国选民同意欧盟事务是英国的重要议题,因此,这部分地解释了为何保守党始终未能在大选将货币议题转化成选民的支持力量。

  社会政策

  古色古香的斯卡布罗保守党会。

  最近的数年间,保守党有不少“现代化论者”认为,保守党在1990年代与千禧年代初期之所以在大选中频频败北,主要是因为保守党长久以来与社会保守主义保持着密切关系。在这种政策观的推使下,不少保守党党员曾作出批评,比如大卫·威利茨曾尖刻地指出,保守党的社会政策犹如“向单亲父母宣战”。而前保守党主席马威尼亦曾直言保守党予人的印象,就如“如果你不是来自传统的核心家庭,就不会指望我们会理会你”一样。

  1997年开始,保守党党内曾不断就社会政策的定位展开辩论。有些好像波蒂略一类的“现代化论者”表示保守党应该修正他们在社会政策上一贯的立场。但威廉·黑格和大卫·戴维斯却认为保守党不可摒弃他们一直把守的传统价值观。有论者认为威廉·黑格等党魁采取这样的态度,也是保守党在选战失利的原因之一,而另一保守党党员特蕾莎·梅更曾著名地抨击到,保守党之所以有如此下场,是因为人民普遍感觉它是一个“使人难受龌龊的政党”。

  自卡梅伦2005年上任以后,情况已渐有改变,现时“现代化论者”已能够在社会政策上发表更多的声音。

  但是,保守党领导层近年在社会政策上的改变,并不一定获得所有人的支持。以保守而知名的记者彼得·希钦斯就曾批评到,保守党如此持续地默从于左翼正统思想,只会反映保守党是一个“没有用”的政党。2013年2月5日,英国议会举行投票以压倒优势通过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英国首相卡梅伦带头支持的这项法案,一直受到执政保守党党内部分议员的强烈反对。在下院举行的首次投票中,这项法案以400票支持,175票反对获得通过。绝大多数支持票来自左翼的工党和自民党议员,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中,有约一半议员投了反对票或者弃权票。有议员更批评卡梅伦为讨民心,不惜牺牲保守党核心价值,恐令卡梅伦党魁地位再受动摇。

  2013年5月21日,英国下议院以366票支持,161票反对三读通过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承认同性婚姻。有关法案使保守党内部出现严重分歧。联合政府另一政党自民党和在野工党领袖均表示支持法案。法案下一步将移交上议院辩论,首相卡梅伦希望能尽快为同性婚姻立法。卡梅伦决意推动法案,但面对党内的反对。反对法案的包括保守党高官威尔士大臣戴维·琼斯和环境大臣奥文·佩特森,还有10名初级官员,倒戈的保守党员共133人。

  对外关系政策

  英美关系

  综观整个20世纪,保守党对美国的关系大致上奉行了大西洋主义,即是与美国,以及加拿大、澳洲和日本一类和美国关系较密切的国家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另外,不论是北约还是英联邦,保守党大致对世上各种国际性联盟皆感兴趣参与。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保守党一直主张建立更紧密的英、美关系。例如丘吉尔在1951年至1955年任相期间,他就和美国的艾森豪政府建立起强而有力的友谊。至于继丘吉尔以后的麦克米伦,亦大致上与民主党的肯尼迪政府维持起同等的关系。丘吉尔曾把英、美关系说成是一种“特别关系”,而这种说法后来亦为撒切尔夫人所采用,好让英国与美国时任总统罗纳德·列根携手对抗前苏联。保守党于1997年下野以后,历届党魁仍然寻求与美国元首维持友好关系,但这种亲善举动已不再为美国政坛所热心关注。

  在卡梅伦上任后,保守党开始在外交方针上与新保守主义和美国的小布什总统保持一定距离。可是,尽管卡梅伦曾扬言英、美关系需要作“重新平衡”,惟在2006年举行的保守党大会中,卡梅伦却邀请了共和党参议员约翰·麦凯恩出席发表演说。

  欧盟关系

  英国与欧盟的关系,相信是保守党党内在近代引发最大分歧的议题之一。尽管温斯顿·丘吉尔与哈罗德·麦克米伦曾对某种形态的欧洲联盟存有好感,而英国之所以成功加入共同市场,也是保守党首相爱德华·希思所促成,不过时至今日,当代的保守党却认为英国不应再与欧盟或任何相类似的组织建立更进一步的经济关系,换言之该党总体虽然对欧盟维持正面态度,但是不大希望太过深入,允许进行有限度参与。在1960年代与1970年代,保守党曾一度热心推动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然而,在撒切尔夫人任相期间,党内对欧洲事务的分歧却逐渐浮现,并且促使不少官员因意见不合而辞官。当中,撒切尔夫人的副首相杰弗里·豪爵士因欧洲问题而请辞以后,更某程度上导致了撒切尔夫人的下台。继撒切尔夫人任相的约翰·梅杰,亦始终未能够平息党内在欧洲事务上的分化,而由于梅杰未能加快欧洲统合的进程,更使党内的不和进一步爆发。在1992年,保守党党内就有数名支持欧洲怀疑主义,并在党内有一定地位的议员,对梅杰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投下反对票,结果使梅杰非常尴尬,也使到其管治威信大受打击。

  近年来,有见英国独立党一类持欧洲怀疑主义观点的政党在大选有明显的进步,再加上工党亦自觉无法从进一步的欧洲统合获得正面利益,因此保守党亦变得更立场明确地支持欧洲怀疑论。威廉·黑格与卡梅伦两人曾不约而同地表示,他们希望能够对主要的欧盟条约作重新谈判,好让英国能够取回部分自主权力。亦正因如此,保守党在欧盟议题上往往也得到大部分的选民支持,而其支持度更胜工党和自由民主党。不过事实上,假如保守党日后执政,并打算落实这些政策,恐怕要先征得欧盟的成员国首肯。

  保守党现为国际民主联盟,与其附属组织欧洲民主联盟的成员。此外在2006年夏天,保守党成为了支持欧洲怀疑论的欧洲改革运动创会会员之一,并脱离了主张欧洲统合主义的欧洲人民党,结束了维持达14年的的会员身份。虽然如此,在2009年以前,保守党于欧洲议会内仍然是欧洲民主派的成员之一,而欧洲民主派则是欧洲人民党暨欧洲民主派入面的一个不正式派系。

  顺道一提,在美国、英联邦和欧盟以外,保守党在主流的国际事务中,亦大抵支持主张自由贸易的外交政策。惟保守党政府是否支持一个奉行干预主义之美国总统,则多取决于首相与该总统的私人关系,不管是民主党或共和党。

  党内派系

  一国保守主义

  一国保守主义是保守党党内自20世纪初至1970年代的主流传统思想,历史上好几位保守党首相,诸如鲍德温、麦克米伦和希思等等,都对此十分看重。“一国保守主义”之名,乃出自于本杰明·迪斯雷利,此信仰重于社会的凝聚力,并对相关的“社会制度与组织”给予支持。至于这里所指的社会制度,传统上则指可维系社会上不同利益团体、等级于和谐状态的制度,而现今更会将种族与宗教也包括在内。而这些制度与组织的显著例子则计有福利国家、BBC和地区政府等等。部分支持一国保守主义会连带支持欧盟,但同时也有不少一国保守主义者对此表示强烈反感。现时保守党内较重要的一国保守主义者有肯尼斯·克拉克、马尔科姆·里夫金德和达米安·格林,而他们更常常被归类成“托利党改革派”及“弓派”。另外,有关一国保守主义之思想亦散见于埃德蒙·伯克的著作。

  自由市场-经济自由-保守主义

  保守党内另一主流思想是自由市场,或者说是撒切尔主义。自从撒切尔夫人在1975年上任党魁以后,经济自由主义者逐渐成为党内的主要势力。这派别的人士一般主张减低直接税税率、对公共服务实行私有化、终止国有工业,和淡化福利国家的色彩。至于在社会政策方面,撒切尔主义者则未见有很明确的立场。撒切尔夫人本人是一位虔诚的卫理宗教徒,因此在社会政策上,其立场是保守的。不过,她却容纳了不同的支持者,当中,波蒂略是自由主义者,但同时间,威廉·黑格与大卫·维维斯却是传统保守主义者。此外,很大部支持自由市场的保守党党员也是欧洲怀疑论者,他们认为欧盟的规章与限制对个人自由构成影响,从而使自由市场遭受干预,再者,他们也担心英国的主权会被欧盟挑战。所以,在众多撒切尔主义者中,只有极少数人是欧洲爱好论者,而其中又以里安·毕顿为代表。

  不少欧洲怀疑论者都曾经从撒切尔夫人在1988年,于比利时布鲁日发表之反欧共体演说得到启发。当中,她表示到:“我们未成功拓展英国的领域,却只能把英国再增强成欧洲一般的水准。”另外,由于撒切尔夫人在任内亦曾与时任美国总统朗奴·列根紧立起亲密的友谊,因此凡撒切尔主义者,亦大多会被认为是大西洋主义者。撒切尔夫人曾言自己哲学上的启发来自于埃德蒙·伯克与哈耶克。而与撒切尔主义有关联的派系则计有无回头派与保守党前进派等等。

  保守党传统主义者

  保守党传统主义者是保守党内的第三股势力,这派别的人士多数也是基石派的成员。基石派的俗称,则反映出该派所支持的三大支柱──英国国教会、单一制的英国以及家庭。由此可见,基石派十分重视英国的圣公宗传统,而且也反对英国的权力有任何形式之转移。因此,不论是权力下放至地方,抑或是与欧盟融合,基石派都是深表反对的。在另一方面,基石派又认为只有“传统”的家庭架构,才能够修补英国现时支离破碎的社会状况。建基于这种观点,大部分基石派党员会反对海外移民涌入英国,有些则会主张恢复死刑,而部分人士甚至曾在种族议题上发表极具争议性的言论。著名基石派党员包括有娜丁·多里斯、安德鲁·罗辛戴尔、安·威特库姆和爱德华·利尔等,而其中威特库姆与利尔两人则是支持英国国教会的天主教徒。除上述人士以外,英国保守哲学家罗杰·史克鲁顿也是基石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史克鲁顿曾在保守党传统主义之上建立出一套哲学观点,但其著述较少触及经济,反而主要围绕政治、社会、文化和道德等议题。由于保守党传统主义对种族与阶级等议题持较传统和保守的路线,所以一直都为部分人所抨击,而本身为同性恋者的保守党下院议员艾伦·邓肯就曾批评到,基石派有成为“塔利班的倾向”。

  上面所提及的三大派系,并不是处于完全各自对立的状态,有时三派之中的其中两派会联结一起,并抗击其余一派。例如,基石派曾与一国保守主义派在星期日贸易的议题上,于国会成功击败撒切尔夫人。至于撒切尔主义派与基石派也曾在梅杰任相期间,携手反对有关欧洲统合的政策。

  同样地,并不是所有保守党党员也完全属于上面三派的其中一派。以梅杰为例,他当初出选党魁的时候,曾被视为是撒切尔主义派派出的候选人,惟他出任首相以后,却邀请不少一国保守主义派人士担当高位,其中,一国保守主义派中坚肯尼斯·克拉克获委任为财相,而另一一国保守主义者迈克尔·赫塞尔廷则任副首相。

  选举

  保守党

  链接

  党官方网站

  保守党

  苏格兰保守党

  威尔士保守党

  北爱尔兰的保守党

  未来保守党-为年轻党员而设

  保守党海外

  内部组织网站

  弓派

  保守党前进派

  托利党改革派

  MEP监察

  WebCameron内含甘民乐演讲片段

  其他

  保守党自1900年至今历届竞选首相宣言

  《旁观者》尽管没有任何实际关系,此报常被视为保守党的“党报”

  伯明翰大学未来保守党

  百灵顿与荷甫未来保守党

  费尔斯沃思保守党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黄庭坚:北宋书法与文学的杰出代表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尊称为江西诗派鼻祖。他的一生充满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创造,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将简要介绍黄庭坚的生平和他的艺术成就。  黄庭坚生于1045年,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