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萨克·牛顿,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格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百科全书式的“全才”,外文名Sir Isaac Newton,生卒时间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
艾萨克·牛顿,一个任何人都耳熟能详的人物,他的大名是如此的如雷贯耳,他是大部分人上学时认识到的第一位物理学家、数学家,他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天才级人物。
牛顿本人正如他的名字一样,真的很牛!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将科学和神学分家的人,他凭借一己之力,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凭借自己犹如神助一般的思维见解,以及高超的数学能力,开创了经典物理学。
其中最为伟大的发现就是我们熟知的万有引力,万有引力的发现不仅为开普勒的三大定律提供了理论依据,还解释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所有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以及行星绕太阳运行的本质。
万有引力的数学公式
万有引力的数学公式看起来相当的简洁,但其中有两个相当关键的部分:万有引力的大小和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而与两个物体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第一部分我们还能够理解,但第二部分F∝1/r,这个关系现在看来依然让我们感到困惑,为什么引力会和质量物体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呢?牛顿当时是怎么知道这种数学关系的?
今天我们就说下平方反比的来历,通过这件事,我们就能充分的认识到牛顿在当时的惊人见解。
在说牛顿之前我们不得不提一下伽利略和笛卡尔,这两位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物理学家。因为牛顿本人都说了,他的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的。
伽利略本人除了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以外,还是实验物理学的开山鼻祖,在伽利略之前,人们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根本,这个观点来自亚里士多德。
说的意思是,物体运动是因为他受到了一个持续的力,如果撤掉这个力,物体就会静止。但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物体运动的根本,是改变物理运动速度的原因。
其实伽利略已经把牛顿第二定律差不多说出来了。(F=ma)
笛卡尔
再一个就是笛卡尔,在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以后,很明显亚里士多德之前提出的物理规律已经不适合新的时代要求了。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地球上重物下降、轻物上升,在地球之外的天上和地球不遵循同样的物理规律,天上是由以太组成的,各大行星在各自的天球上绕着地球旋转,在行星的天球之外是恒星天球,然后是由上帝主管的原动力天,原动力天为行星的运动提供原动力)
因此为了适应新的太阳系模型(日心说)以及行星的椭圆轨道,就急需提出一套新的物理学,来为此模型作为理论基础。
笛卡尔当时想开创新的物理学,想完成牛顿的工作,但他最终还是没有成为牛顿这样的人。
不过笛卡尔还是提出了一些惊人的见解,为牛顿后来的工作铺平了道路。
首先笛卡尔认为宇宙中除了物质就是运动,再没有其他任何事物了。
这个思想相当的关键,意思就是说,地球和天上没有区别,都遵循着同样的物理规律。举个例子就是:在笛卡尔看来苹果和月球没有任何区别。
彻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几千年来认为的,天地之别的概念。这个思想启发了牛顿,敢把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和苹果在地面的下落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其次笛卡尔认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情况下,会保持自己原有的状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而且数量守恒。
这个思想也启发了牛顿提出了第一定律,也就是惯性定律。
有了以上前人的成就,牛顿作为人类几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能够开创新的物理学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我们常听说牛顿的万有引力来自于他在家躲避瘟疫的时候,看见自家后院下落的苹果想到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牛顿躲避瘟疫的时间是1665年,而万有引力出来的时间是1687年,这中间经历了23年。
足以见得万有引力并不是牛顿一时间的灵光乍现,而是几十年的辛苦成果,因此一颗苹果不足以让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但这颗下落的苹果足以让牛顿思考,苹果本身是受到了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力,不然苹果应该保持静止,而不会下落。(这一点可以从笛卡尔早就提出的惯性定律得出)
其实在当时很多人都认识到了这一点(苹果应该是受到了力才会下落,但他们不敢相信),但只有牛顿敢于相信,苹果受到了一种看不见的、魔法般的、超距作用力。
说真的,就算亚里士多德复活,他也不敢相信世间竟然有如此神奇的魔法之力,那么牛顿为何就愿意相信呢?
因为在牛顿的心里一直住着一位万能的上帝,一位有着自由意志的上帝,牛顿本人一生都痴迷着炼金术,他相信世间存在魔法,相信超自然现象,有人甚至认为牛顿除了是一位科学家以外,他还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位魔法师。
这样的牛顿相信两个物体之间有超距作用力,就显得合乎情理了。
而牛顿研究这个超距作用力并不是从苹果入手的,而是绕地球旋转的月球,根据笛卡尔的见解,牛顿本人产生了这样在当时十分超前的想法:
让苹果下落的力和使得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力是同一个力。
不可否认,这是牛顿灵光乍现的时刻。
而且牛顿为了验证他这个想法, 还做了一个惊人的思想实验。就是牛顿大炮。
牛顿大炮
想象在一座高山上架一门大炮,就像上图那样,现在大炮向前发射炮弹,排除空气阻力以及神乎其神的引力外,这个炮弹的路径就是A,直线匀速飞行,并且彻底的远离地球,不会落到地面上。
但是牛顿想,地球上有神奇的引力,那么炮弹的路径就会变成B或者是C,落点的远近取决于炮弹的初始速度。
那么当炮弹的速度达到一定的值,那么炮弹的下落的速率就会等于地面弯曲的速率,这时炮弹就不能落到地面上了,它的路径就是D。
这时的炮弹其实是一直往地面落,但是总是会错过地面,因为地面是弯曲有一定曲率的。那么同样的,月球绕着地球转,也是同样的道理,月球一直在受到地球的引力,往地面落。但是一直在错过地面。
这个想法简直神了,不仅让牛顿知道了平方反比定律,而且这也是现代人类发射火箭的原理。没有一个聪明绝顶的大脑,是根本想不到这个思想实验的。
那么牛顿是如何证明平方反比定律的?
上图就是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月球的轨道速度为V,如果月球没有受到地球的引力,那么它的路径就是AB,在任何时间内AB的距离都等于VΔt。
但是月球会受到地球的引力,那么在Δt的时间内月球都会落向地球,而下落的距离就是CB。
三角形EAB是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通过勾股定理就能得出:
计算公式
其中EC和EA是相等的,可以抵消掉,然后给式子的两边我们再除一个2EC,得:
计算公式
上个式子中的CB,这个值的大小会随着Δt的变小而变小,而CB²会比CB变小的更快,也更快的趋近于0,因此我们可以忽略掉上式中的CB²,得出:
计算公式
上式中的AB等于VΔt,EC其实就是月球的轨道半径,因此:
计算公式
牛顿当时也知道自由落体公式,他能轻而易举的写出一个物体在Δt的时间内下落的距离:
计算公式
上个式子中的a就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因此在根据式子(4),我们就能写出月球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为:a =v²/ R。还可以写成:
计算公式
上式中的ω是角速度,ω还可以写成:
计算公式
上式中的C是月球轨道的周长等于VT(T月球的轨道周期),所以ω=2π/ T。
在牛顿当时已经知道了月球的轨道周期,以及月球的轨道半径,所以把这些数字带到式子(7)和(6)中就能得出月球的a= 0.274cm / s²。
很明显,月球在距地地球R的位置上所受到的重力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 = 981 cm /s²);
这表明当远离地球的时候,引力就会减小,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对于地球表面来说,苹果与地球的距离就是地球的半径Rₑ = 6371 km,而月球与地球的距离为R =384400公里。
牛顿注意到g / a和R / Rₑ之比分别为3580和60.33。
两者之间的关系大约是:
计算公式
牛顿得出这个数学关系的过程并不是特别的复杂,主要的是他的思想在当时无人能及。
也可以说,牛顿当时敢这样去想、去算,完全是因为自己炼金术士的身份。他相信宇宙中存在魔法般的超距作用力。
通过对月球轨道的计算,让牛顿更加坚信了自己的想法没有错。万有引力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可以写成F=GmM/r^2。
并且在1687年发表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巨著《原理》,为人类拨开迷雾,迎来科学的光明。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与神话传说中,妲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她的名字与狐狸精这一形象紧密相连,成为了详情
朱瞻基,明朝的一位皇帝,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他的寿命并不长,这引起了人们对他死因的广泛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太监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被阉割,从而在皇宫中服侍皇帝和后宫。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物以其独特的经历和命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樊哙是西汉初年的一位重要将领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事件因其背后的复杂人性和权力斗争而引人关注。其中,范雎建议秦王杀白起的事件就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物以其独特的才华和成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李淳风和袁天罡是唐朝的两位传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帝因为他们的英勇和智慧而被称为战神。然而,明朝的一位皇帝朱祁镇却因为一个讽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女性因她们的智慧、勇气和野心而被载入史册。太平公主就是其中一位。她是唐高宗李详情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的行为和思想超越了他们所在的时代,让人们不禁怀疑他们是否是穿越者。其中,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西汉初期的将领灌婴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长寿而著称。作为刘邦的重要支持者,灌婴在建立详情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瑰宝中,宋代词人晏殊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沉内敛的情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名篇佳作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朝代的都城选择和历史记录都是其政治、经济、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朝作为详情
在中国的姓氏文化中,每一个姓氏都有其独特的起源和来历。其中,马姓的起源和来历尤为引人注目。据历史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姓氏因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意义而闻名。其中,满族的八大姓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姓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国时期无疑是一个充满战争与智谋的时代。其中,蜀汉的杰出将领姜维以其卓越的军事详情
在古代,金属不仅是重要的实用资源,更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历史上,七种金属——金、银、铜、铁、锡、详情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宫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奢华生活的集中地。作为皇家后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嫔妃们详情
在古代传说中,夏朝人享有极长的寿命,这一说法流传至今,让不少人对夏朝时期的人类寿命产生了好奇。然详情
霍元甲,作为中国武术史上的传奇人物,以其精湛的武艺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受人们敬仰。然而,关于他的死详情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人物以其多才多艺和卓越成就影响着历史进程。张謇便是其中一位杰出详情
在北京郊外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不仅因历史悠久而闻名,更因其桥上石狮子的数量详情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中,四大灵兽以其独特的形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战役以其出人意料的结果而闻名于世。其中,以少胜多的战役尤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它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在道教神话中,真武大帝是一位备受崇敬的神灵,他不仅是北方的守护神,更是掌管北天门、管理三界妖魔的详情
成语兔死狗烹是一个充满故事性的成语,它的意思在于表达一种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行为。具体来说,这个详情
《全唐诗》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编撰的。 《全唐诗》的编纂工作始于清代,由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与神话传说中,妲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她的名字与狐狸精这一形象紧密相连,成为了后世文化中代表妖媚女性的典型符号。然而,历史上的妲己是否真如传说中那样妖媚惑主?她又是如何被丑化成狐狸精的呢? 第一段:历史上的妲己 根据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