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北宋文学家、宰相。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历史上有一个“神奇家族”,这一家父子三人全是名垂千古的大文豪,纷纷入榜“唐宋八大家”……就算过去千年,依然是文学界妥妥的“明星家庭”。
没错,他们就是鼎鼎有名的苏家三宝:苏洵、苏轼、苏辙。
父亲苏洵,尤擅散文,而且语言锋利,纵横恣肆,语文书上一篇《六国论》足见他的博辩宏伟。
苏轼,大家更熟悉,北宋出了名的全能才子。擅丹青,工书法,精诗文,还身兼政治家、思想家、美食家……留下无数诗作,让后人背得抓狂,又爱得深沉。
唯独苏辙,少有姓名。除了“苏轼弟弟”这个响亮的头衔外,好像也没什么鲜明的记忆点了……
其实,看似默默无闻的苏辙,并不比苏轼差,甚至在见识才干,政治成就上,也许还略胜苏轼一筹。
今天,纸条君就来讲讲苏辙这个人,不只是因为他严重被忽视的才华,更因为他和苏轼间,一辈子不离不弃的兄弟情。
几次救苏轼于水火;明明养了十个孩子,一穷二白,但一听哥哥有难,二话不说就倾囊相助……身为弟弟,他替苏轼承担了太多世俗生活中的不堪。
看完,相信你会羡慕苏轼,忍不住喊:我也好想有一个苏辙这样的弟弟!
苏轼、苏辙
一、“明星哥哥”遮住了他的光芒,却挡不住他的才华万丈
苏辙,字子由。和苏轼一起,是北宋最耀眼的文学双子星。
都知道苏轼文章写得好,是大宋文学青年的偶像,每次一出新作品,人们都争相背诵模仿,简直是文坛当红的人气“爱豆”。
弟弟苏辙,因为没有哥哥那么旺盛的名气,所以常常被人忘记,他也是个才华横溢的绝世才子。
当年,在宋朝难度最高的“制举”考试中,苏辙和苏轼同时考中进士,那时,苏轼22岁,苏辙只有19岁。
明明少了三年的学习时间,却能和哥哥比肩,可见苏辙的实力深厚。
苏轼、苏辙一起读书
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说当年的考试,苏轼得了第三等(一、二都是虚设,三等才是最高等级),是北宋开国百年来第一人,而苏辙只得了第四等。
事实上,苏辙本来也有机会名列三等。只是他在考场文章里,将矛头直指当朝君主,详细地阐述了宋仁宗执政的得失,笔锋犀利,令人惊骇,掀起了轩然大波。
司马光看后非常欣赏,“所试文词,臣不敢言”,想将苏辙也定为第三等,可有保守的考官坚决反对,最终将苏辙定为第四等。
虽然,没必要强行比较这对兄弟才学的高低,但毋庸置疑的是,苏辙也是个不输苏轼的“学霸+考霸”。
据说,宋仁宗当时看了这对兄弟的文章后,开心地对皇后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可惜,苏轼的一生太坎坷,大半辈子都因被贬而奔走四方,未能当成宰相。倒是苏辙,当过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相当于副宰相……
还在元祐之政中尽显政治才能,被宋人们称赞:
“元祐九年之间,朝廷尊,公路辟,忠贤相望,贵幸敛迹,边陲绥靖,百姓休息, 君子谓公之力居多焉”。——《苏文定公(苏辙)谥议》
除了有为官之才,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日常创作的文章,连哥哥苏轼都忍不住夸“厉害”:
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谁说我弟弟的文采不如我,他只是比较低调而已。
别以为这是苏轼“疼弟弟”的自谦之词,苏辙的耀眼才华,不少人都有目共睹,心生羡慕。
比如北宋的著名文学家秦观,说:
中书(苏轼)尝谓“吾不及子由”,仆以为知言。
意思:“苏轼曾说自己写文不如弟弟苏辙,我也这么觉得,苏辙真的深藏不露!”
看到没,苏辙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不是有个“明星哥哥”,他应该也能成为一个焦点人物,和苏轼各领风骚数百年。
可他却常常被苏轼的光芒所遮盖,被世人忽视,被“小看”才华……这种滋味有多难受,应该很多人都尝试过。
在这种环境下,想过苏辙可能会低落,可能会嫉恨,也可能会远离苏轼,自己另辟一个舞台,在上面当主角,发光发热……
却没想过,苏辙竟愿一辈子待在苏轼身边,永远只做配角也不怕,还为苏轼遮风挡雨,到处筹谋。
面对敬爱的哥哥,他才不在意那些世俗的得失,只会说:“哥哥别怕,你只管潇洒地向前走,后面有我呢!”
二、身为弟弟,却更稳重,救苏轼于水火,是他坚实的依靠
这对兄弟,虽一母同胞,却自小性格迥异。哥哥苏轼无拘无束、旷达洒脱;而弟弟苏辙却像个大人,沉稳内敛。但这并不阻碍他俩成为感情深厚的好兄弟。
小时候,他俩一起读书,苏轼作为兄长,自然处处照顾弟弟,教他读书写字,带他外出游玩,干啥都在一起。
有次,苏轼得到了一个奇特的砚台,明明喜欢得不行,回到家后还是“忍痛割爱”,送给了弟弟。
而苏辙,也成了苏轼忠实的“小迷弟”,会默默跟着兄长登山浮水,游历四方;会仰慕兄长的才华,为苏轼的佳作鼓掌喝彩。
对苏辙来说,苏轼不仅是自己的哥哥,也是老师,是朋友,更是要一生并肩携手的伙伴。
后来,在苏辙的大半辈子里,他确实做到了和苏轼风雨同行,准确地说,是为哥哥苏轼操碎了心。
随着俩人高中,步入险恶的官场后,苏辙对心无城府的苏轼,就有一百个担心。
众所周知,苏轼是个地道的乐天派,和谁都能做朋友,和谁都爱说心里话,他最出名的一句“交友名言”便是: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虽说这份纯洁的真心很宝贵,但也很容易就让自己身陷险境,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中“领饭盒”。
没办法,苏辙就只能常常劝哥哥留个心眼,不要随便交友,不要说那么多“不该说”的话,更不要总是写些嘲讽时政的诗,免得给自己惹麻烦。
可惜,直肠子的苏轼却没当回事,说那么多不平事藏在心里,仿佛“如蝇在喉”,必须一吐为快。
结果,真的出事了……
元丰二年,有御史上奏弹劾苏轼写诗暗讽朝廷,著名的“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捕入狱,差点掉了脑袋。
还好,有苏辙在,苏轼才化险为夷。一起来看看,苏辙为了这个心大的哥哥,有多操心。
当时,距离京城更近的苏辙先听到风声,心慌之余,迅速让自己冷静下来,想好对策:
首先,在朝廷派人去逮捕正在湖州任官的苏轼时,苏辙立马写好一封信,快马加鞭送到苏轼手上,让他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其次,为了营救苏轼,他早就做好了牺牲一切的打算。连夜写好了奏折,请求皇帝废了自己的官职,只为换苏轼一命,那是他相依为命的亲人啊。
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为兄轼下狱上书》
为兄轼下狱上书
后来,苏轼还是被下了狱,他的长子苏迈每天会给苏轼送饭,并约定好:如果没大事发生,当天就送肉和菜,如果被判了死罪,则改送鱼。
结果,有一天苏迈有事外出,拜托亲戚代送,不知情的亲戚想给苏轼改善伙食,特意做了一尾鱼。
苏轼见鱼,被吓坏了,以为大限将至,不禁悲从中来,好不容易平静下来后,他提笔写了两首诗留给弟弟当遗言。
《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虽然这是场乌龙,但死亡来临之际,苏轼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弟弟苏辙,还许下心愿,希望下辈子,下下辈子……世世代代都要和他当兄弟。
当狱卒将诗送到苏辙手上后,苏辙看完,忍不住趴在桌子上痛哭流涕,哥哥,我一定要救你。
于是他灵机一动,拒绝收下这首诗。因为他知道,这首诗在自己手上价值不大,只有呈交给朝廷,说不定能感动皇帝,免苏轼一死。
事实证明,苏辙的这次举动,的确为营救苏轼产生了极大作用。
那诗篇传到皇帝手中后,皇帝被这份手足情深感动不已,实在不忍心让他们兄弟阴阳相隔,再加上王安石等大臣的求情,苏轼最终逃过一劫,免了死罪,被贬到黄州。
而苏辙也受到牵连,被贬到筠州。据说,在苏轼出监牢时,苏辙一见到他,就拼命捂着他的嘴,提醒他祸从口出。
太可爱了,为了这场营救活动,四处奔波伤神后,苏辙不但没有怨言,还用这孩子似的举动,提醒他不要再犯。
以为事情到这就告一段落了?苏辙对这个“大小孩”哥哥的操心,还远远不止这些呢……
苏轼出狱后,第二天就被押往黄州。没办法,他的一家老小都住到了苏辙家,苏辙既要安抚两家老小的情绪,又要为两家人的去处做谋划。
他抓紧时间打包行李,先带着两家人一起上路,赶往自己的贬所——江西筠州。
安顿下来后,他来不及松一口气,又将哥哥的一家老小安全护送到黄州。
谁都想象不到,这一路苏辙有多不容易。自己膝下十个孩子,再加上哥哥的家眷妻儿,长途跋涉好几个月,一路上的衣食住行都要他管,这得多累人啊。
另外,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不是笔小数目,特别是对于养了十个孩子,早已欠债累累的苏辙来说,这个经济压力可想而知。
但苏辙二话不说便承担起一切,妥善安排所有事宜,让苏轼免去后顾之忧。
明明是弟弟,却成熟稳重得更像个兄长,一次又一次地给苏轼坚实的依靠。
苏轼在黄州待了四年后,有了翻身的机会,升职加薪,迎来了政治生涯的黄金时期。
没想到,一日突遭变故,又被贬到惠州时,“月光族”的他身上竟没有一分钱存款,连去惠州的路费都凑不出来!
只能向苏辙求助,苏辙知道后,虽然自己也没多少闲钱,却也不能看着哥哥受苦,于是他几乎倾尽所有,筹了七千缗,这才让苏轼得以顺利安排一家老小的生活。
再后来,苏轼被贬到海南,苏辙也被贬到雷州,兄弟难得聚在一起,两鬓斑白的俩人慢慢赶路,互相为伴。
但走得再慢,也终有一别,就在分别前那晚,苏轼痔病发作,难受得睡不着觉。苏辙也一晚上没睡,陪在哥哥身边,反复地诵读陶渊明的《止酒诗》,劝苏轼戒酒……
纸条君想,苏轼之所以能一辈子旷达乐观,自在洒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
他身后一直有个“护兄狂魔”般的弟弟:出了事不怕,还有我护着你。
三、苏辙,也是苏轼一生的牵挂,是他内心最柔软的存在
一直以来,都以为苏轼是个“没心没肺”的乐天派,被贬到哪都是乐呵呵的样子,其实,他并不是什么事情都看得那么开。
例如,他心里最放不下的,就是弟弟苏辙,他连被贬都不怕,却最怕和苏辙分开。
公元1061年,苏轼高中后被任命为凤翔府判官,这可是这对朝夕相处了二十多年的兄弟,第一次分离,俩人心里说不出有多难过和不舍。
只知道那天,苏辙冒着大雪,送苏轼走了很远很远,可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就在苏辙转身骑马回程时,苏轼爬上了高坡,一直望着弟弟骑马的背影……
苏辙头上的帽子就在苏轼的眼里,越晃越小,直到彻底消失在山间,他才继续前行。上路后,苏轼还在担心苏辙穿得太单薄,容易着凉,写信叮嘱他千万别忘了还有自己这个哥哥。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此后经年,苏轼和苏辙各自在宦海中浮沉,虽然聚少离多,但书信却从未间断。
苏轼被贬到黄州的那4年里,听说苏辙在筠州与领导不和,就劝他不要委屈自己,大不了来黄州一起耕地,也很快乐。
听到苏辙因为喝酒过度犯了肺病,又苦口婆心写诗相劝他要多加保养。
后来,苏轼被贬到海南,又给苏辙写信分享他在海岛苦中作乐的生活。有时候,他很长时间收不到苏辙的书信,就会非常担心,情急之时还会用《周易》卜上一卦。
而相聚后的每次分开,也是一场大型的送别会,眼泪止不住地流,舍不得苏辙走。原来,心大的苏轼也并不是没有脆弱的时刻,苏辙便是他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存在。
《颍州初别子由二首》征帆挂西风,别泪滴清颍。……近别不改容,远别涕沾胸。咫尺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
林语堂先生说:往往为了子由,苏东坡会写出最好的诗。
是啊,苏轼漂泊一生,每到一处都会给苏辙写信赠诗,其中以“子由”为题的诗词就超过100首。
那年,中秋佳节,俩人因公务繁忙无法相聚,清冷的月光下,苏轼想起了许久未见的弟弟,心中无限思念与感慨,便写下千古绝唱《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苏辙来说,苏轼是他唯一的哥哥,而对苏轼而言,四海也只有一子由。
嗟予寡弟兄,四海一子由。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
甚至,苏轼走到生命的尽头时,回望一生,最可惜的不是一身才华却未展宏图,而是此时此刻,没能见上弟弟最后一面。
惟吾子由,自再贬及归,不及一见而诀,此痛难堪。
苏轼去世后,苏辙将侄子们都接到了身边抚养。一日,他在整理苏轼生前的旧作时,看到《归去来兮》,忍不住泪流满面。
归去来兮,世无斯人,谁与游?
哥哥走了,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与依靠,只剩他独自在世间踌躇。
晚年,苏辙彻底闭门不出,在家中作诗写书,不谈政事。多年后终老,他选择和苏轼葬在一起,以另一种形式互相作伴。
如今,再看这对兄弟,苏轼像烟火一样辉煌绚烂,那么苏辙就像烛光一样平和温暖。二人从年幼到出仕,一直相知相伴,是兄弟,更是知己。
这俩人,一生变故数不胜数,唯一不变的是二人对这份兄弟情的珍惜与眷恋。
试问有谁不希望,自己也有个这样的手足至亲:
年少时一起上学读书,在成长路上分享彼此的小秘密,进入职场后能相互扶持,就算彼此成了家,无论富贵贫穷,也还是彼此最值得信赖的依靠。
但见多了原本感情深厚的手足,长大后要么因各有家庭而渐行渐远,要么为钱反目,因事闹掰的桥段……便更觉得苏轼与苏辙这种不吝啬付出,不计较得失的亲情很珍贵。
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孙尚香这个名字往往与英雄、战争和爱情紧密相连。她是东汉末年东吴君主孙权的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诸多英雄人物以其非凡的武艺和智谋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对象。其中,马岱和马超这详情
在宋朝的历史长河中,宋仁宗作为一位显赫的帝王,他的家庭生活同样备受瞩目。尤其是公主们的婚嫁及封号详情
在唐朝历史上,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创造了辉煌的开元盛世,但晚年却发生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曹魏作为曹操建立的政权,经历了多位皇帝的统治。其中,曹髦之后的继承者是曹操的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两位杰出的谋士以他们的睿智和远见卓识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焦点。他们就是东汉末详情
战国四大名将,他们是白起、王翦、廉颇和李牧。这四位将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在战场上的杰出表现,被详情
曹冲,这位三国时期的聪明神童,他的早逝一直是历史上的一个遗憾。在历史的长河中,曹冲虽然生命短暂,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刘娥以其非凡的身份和传奇的一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是宋朝的一位皇后,更确切地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与神话传说中,妲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她的名字与狐狸精这一形象紧密相连,成为了详情
朱瞻基,明朝的一位皇帝,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他的寿命并不长,这引起了人们对他死因的广泛详情
西晋时期,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动乱——八王之乱,彻底揭示了晋室皇权的脆弱和贵族权力的膨胀。这场持详情
在中国千百年的姓氏文化中,房姓虽然不算极为常见,但它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同样丰富而深厚。今天,就让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姓氏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家族信息。今天,我详情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的建立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然而,秦朝的统治详情
一提到苏轼,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人生智慧。作为宋朝的一位重要文人,苏轼的作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宋朝无疑是一个充满矛盾和争议的时期。一方面,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高度发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宋真宗和刘娥的爱情故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那么,宋真宗为什么喜欢刘娥?他喜欢刘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发明和创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其中,明朝时期的火铳无疑是一项重大的军详情
五官王是中国神话中阴曹地府十殿阎王之一,掌管着第四殿。他的形象是皱眉瞪眼,连耳长鬓,头戴方冠,身详情
早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新的一天开始了。许多人习惯一杯咖啡或一杯茶来启动清晨的活力,但你是否想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女性的地位经历了起伏和变化。然而,有两个朝代对女性的态度较为宽容,甚至可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战役以其出人意料的结果而闻名于世。其中,以少胜多的战役尤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它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充满了丰富的象征和暗示。许多看似琐碎的细节都蕴含着深远详情
在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孙二娘是一个独特的人物。她是梁山泊唯一的女英雄,同时也是一个开黑店的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奇特而神秘的生物。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山海经》中的神兽烛龙详情
在道教神话中,真武大帝是一位备受崇敬的神灵,他不仅是北方的守护神,更是掌管北天门、管理三界妖魔的详情
成语兔死狗烹是一个充满故事性的成语,它的意思在于表达一种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行为。具体来说,这个详情
《全唐诗》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编撰的。 《全唐诗》的编纂工作始于清代,由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孙尚香这个名字往往与英雄、战争和爱情紧密相连。她是东汉末年东吴君主孙权的妹妹,也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妻子。然而,关于她的真实身份和生平,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将探讨正史中的孙尚香是否真的是刘备的妻子,并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