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高平之战简介-高平之战赵匡胤
2021-10-18 15:27:02

  高平之战,指的是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北汉、契丹联军与后周在泽州高平城(今晋城高平市)一带进行的一次关键性战役,此战中,后周初战不利,柴荣冒着矢石亲临战场,终于扭转战局,此战以后周的大获全胜告终,中原王朝从此由弱转强。

  北汉入侵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周太祖郭威去世,养子柴荣继位称帝,史称周世宗

  建都太原的北汉主刘崇闻讯,十分高兴,他认为后周有丧事,天子新立,无力征战,正是兴兵灭周的好时机。他遣使与契丹通好,自称“侄皇帝”,乞求契丹派兵合攻后周。

  二月,契丹派大将杨衮带领骑兵万余及步兵五六万人,号称十万,到达太原,北汉主以张元徽为先锋,领兵三万,联合进逼泽、潞二州,后周泽潞节度使李筠以两千步骑抵御联军,在太平驿(今襄垣西北)被打败。联军乘胜包围,除留少量部队围困潞州(今长治)外,大部队长驱南下泽州(今晋城),企图一举灭亡后周。

image.png

  柴荣亲征

  周世宗得到入犯警报,决定亲征抵抗,亲率周军北上太行,迎击契丹北汉联军。

  但朝中大臣大多反对,特别是宰相冯道极力进谏。柴荣说:“昔日唐太宗平定天下,都是亲自出征。”冯道说:“陛下不能和唐太宗相比。”柴荣又说:“汉军乃是乌合之众,若遇我军,如泰山压卵。”冯道仍说:“陛下不是泰山。”柴荣因此大怒。最终柴荣还是力排众议,率军亲征。

  在途中,禁军控鹤都指挥使赵晁派人向周世宗进言,劝阻亲征。周世宗大怒,将赵晁囚禁在怀州。

  北汉君主不知道柴荣敢亲自出征,他看潞州城坚固,一时难以攻取,就越过不攻,南下泽州,直取大梁。北汉兵的前锋与后周军在泽州(今晋城)的高平城以南相遇,被周军击退。

  周世宗怕北汉军撤退,加紧前进。北汉主在巴公原排开阵势准备迎击。自己亲自率领中军,张元徽率军在东,杨衮率契丹骑兵在西,军容极盛。

  后周军前锋前进过快,河阳节度使刘词率领的后军被落在后面。面对这种敌众我寡的局面,周军的将士难免怀有畏惧心理。而周世宗反而更加镇定,坚定可克敌的决心。

  他命令白重赞与侍卫马军都虞侯李重进统率左军在西,樊爱能、何徽统率右军在东,向训、史彦超率领精骑在中间列阵,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率领禁军护卫皇帝。周世宗自己也全身披挂,自己跨马到阵前督战,双方都严阵以待。

  汉辽离心

  北汉主看到后周人马不多,认为不用契丹的人马也可以击败周军,他对手下的将领说:“我用汉军就可以击败周军,哪用得着契丹人。今天不但要一举击败周国,还要让契丹人看看我们汉军的厉害。”北汉的将领们也都表示同意。

  杨衮在阵前观察了后周军的阵势和军容,对北汉主说:“周军是强敌,不可贸然进攻。”北汉主不以为然的说:“机不可失,将军就不要再说了,且看我来破敌。”

  此言令杨衮极为不满,导致之后的战斗中,契丹骑兵实际上并未参战。

  柴荣反击

  北汉副枢密使王延嗣派司天监李义向北汉主进言,劝北汉主立刻出击。枢密直学士王得中认为风势不利,不宜出击,北汉主不听,命东军先进攻,张元徽亲自率领千余精骑冲击后周的右军。后周的右军主将樊爱能、何徽本来就有怯战心理,交战不久,看到北汉军来势很猛,抵挡不住,就率领骑兵率先逃走。后周右军被击溃,有上千步兵解甲投降。周世宗看到战事紧急,后周军濒临溃败的边缘,亲自率领左右的亲兵冒着矢石出阵督战,才令周军士气重振。

  赵匡胤当时还是后周禁军将领,他先招呼同伴向前冲锋,又请上司张永德率军从左翼出击,自己率军从右翼出击。张永德同意,两人各率领两千人马随周世宗出击。

  柴荣、赵匡胤身先士卒,迎敌血战,主将奋勇,士卒更是拼死力战,无不以一当百,北汉兵抵挡不住。内殿直马仁禹也激励同伴进击,他自己跃马猛射,连毙数十敌军,后周军的士气更加高涨。

  殿前右番行首马全义也率领部下几百骑兵向前猛攻。北汉主知道周世宗亲自出战,命人嘉奖张元徽,催促张元徽乘胜进攻。张元徽前进,战马被射倒,被后周军斩杀。北汉骁将张元徽被阵斩,汉军士气低落,后周军乘着越来越大的南风,猛烈进攻,北汉军大败。

  杨衮看到后周军如此骁勇,不敢救援,又恨北汉主不听他的劝告,先率领契丹骑兵撤退了。从战场上溃败的樊爱能、何徽率领溃军一路抢劫辎重,散布谣言,并且企图阻止后军刘词的前进。刘词不听,率军前进,在黄昏时与前军会合,当时北汉兵尚有兵万余人,隔山涧布阵,企图抵抗。后周军得到增援,又发起猛攻,北汉军崩溃了,王延嗣被杀,后周军一路追杀到泽州的高平城,北汉兵僵尸布满山谷,丢弃的军资器械到处都是,另有数千北汉兵投降。北汉主仅仅率领百余骑兵狼狈脱逃。高平大战,后周军取得全胜。

  五月,柴荣又乘胜追击,包围北汉都城太原,但由于粮饷不继,又加连日霖雨,士卒病疲,未能将其攻克。而在忻口阻击辽军的部队又作战不利,大将史彦超恃勇战死,士气大挫。六月,柴荣下诏班师。

  影响

  五代时期,君主若无战功,时常被麾下将领轻。高平大捷,令原本刚刚继位,地位不稳的柴荣奠定了自身的权威,满朝文武再也没有人敢轻视这位年轻的君王。这为之后柴荣施政扫清了障碍。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也参与了此战,在《宋史》和《资治通鉴》中,更是将此战反败为胜的功劳都算到了赵匡胤身上。但在《旧五代史》中则完全没有提到赵匡胤在此战中的表现,《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中战后的赏赐名单中甚至没有赵匡胤的名字。

  考虑到《旧五代史》成书于赵匡胤统治时期,不可能恶意隐瞒赵匡胤个人的功绩,因此《宋史》和《资治通鉴》中赵匡胤力挽狂澜的记载,因是后世有意美化的记载。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曹植:三国时期的文学巨匠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