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李林甫简介-李林甫专政
2021-10-15 16:57:06

  李林甫(小名“哥奴”,683年-753年1月3日),号月堂,陕西人,唐高祖祖父李虎五世孙,父李思诲,唐朝宗室。生性阴柔奸狡,人称“口蜜腹剑”,又称他为“肉腰刀”,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奸臣为祸之酷烈,稽之史书,犹能感受到古人的椎心之痛、入骨之恨和呼天抢地的绝望与无奈。那么,奸臣是如何窃权乱政的呢?本文以埋下“安史之乱”祸根、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经典”奸臣李林甫为例加以说明。

image.png

  李林甫影视剧照

  一、钻营攀附,狐媚取宠

  李林甫出生于官宦之家,没什么才行,但通晓音律,面柔而有狡计,善于伺察人意,取悦于人。他发现唐玄宗特别宠爱武惠妃,特别宠信高力士,而高力士又曾是武氏的家奴,于是就处心积虑地与武家结纳。子以母贵,武惠妃爱倾后宫,她的两个儿子寿王、盛王自然就特别受到宠遇,而太子李瑛则日益被疏弃。李林甫潜心交结宫人,并通过他们给武惠妃传话说:“愿意保护寿王。”武惠妃对李林甫的主动依附感到很受用,自然也百般笼络他。侍中裴光庭是武氏女婿,诡谲有才略,与李林甫趣味相投,私交很深。裴光庭死后,武家哀请高力士向唐玄宗推荐李林甫取代裴光庭的职位。高力士不便直言,就寻机操作。他事先知道唐玄宗要任韩休为相,就把消息泄露给武家,让李林甫通报给韩休。韩休为相后,对李林甫献的殷勤自然很感谢,也寻机加以报偿。韩休本由中书令萧嵩推荐,但二人后来因政事不和,他就推荐说李林甫有宰相才,想以此巩固自己的权势。武惠妃暗中相助,结果李林甫被任命为黄门侍郎 (天子近臣) ,日益受到唐玄宗的眷顾。李林甫得以随侍唐玄宗左右,他曲意与后妃和宦官厚相结托,伺察唐玄宗的一举一动,喜怒爱恶都能预先知道,所以说话奏事都能迎合唐玄宗的心意。唐玄宗即位中前期,一心图治,所用之相大多才行卓异,各有所长,姚崇尚通,宋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绂、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因而国家纲纪整肃,百事有序,唐玄宗也能纳谏约己,“一人瘦而天下肥”,出现了“开元之治”的盛世局面。

  但是,随着在位日久,唐玄宗渐渐倦于政事,耽于骄奢逸乐,不愿听逆耳之言,这为李林甫顺旨邀宠提供了可乘之机。朔方节度使牛仙客在河西任职时,忠于职守、节俭用度、修缮守备、仓库充实、器械精利,唐玄宗听说后大为称赏,要任命他为尚书。宰相张九龄先后进谏说:尚书一职本为古时的纳言,是办理和协调朝廷政务的,自唐朝立国以来,任职者都是担任过宰相或者德高望重、声誉享于中外者。牛仙客不过是河湟地区的一个循吏,骤然身居代表朝廷权威和形象的清要之位,恐怕有损于朝廷体面。再说,牛仙客目不知书,也不孚众望。唐玄宗尽管很恼火,但张九龄言之在理,也无话可说。此时,李林甫从旁帮腔说:牛仙客有宰相之才,任尚书有什么不可?张九龄书生之见,不识大体。只要有才识,何必非得有辞学!天子用人,圣意所裁,没什么不可以的!对于李林甫的阿谀之言,唐玄宗自然感觉十分入耳。唐玄宗因自己的好恶想废太子李瑛,张九龄据理力争,唐玄宗很不高兴。李林甫就在私下让玄宗宠信的宦官传话说:这是皇上的家事,自己做主就行了,何必问外人!张九龄时时以国事为重,凡事不合国家纲纪和朝廷大局的,就向玄宗进谏,日益被疏远,而李林甫则专以邀宠和攫取高位为目的,处处讨玄宗欢心,日渐受到宠信,加之李林甫明里暗里对张九龄百端谮毁,终于使张九龄横遭贬谪,李林甫则跻身相位。

image.png

  唐玄宗

  二、党同伐异,口蜜腹剑

  李林甫以谮毁他人、苟合上意而窃据相位,为了揽权固宠,凡是才望功业超出自己或者受皇帝信任、可能对自己的权势造成威胁的,必百般设计翦除;因自己不学无术,仅能秉笔写字,尤其嫉妒文学之士,常常表面与人友善,甘言奉承,背后加以陷害,当时人称他:“口有蜜,腹有剑。”唐玄宗想广选天下才学之士,下诏凡通一门学问者,都可到京师听候选任。李林甫怕这些士人在应对策问时指斥他的奸恶,就以“举人多卑贱愚聩,恐有俚言污浊圣听”为借口,令郡县长官、尚书省、御史台层层抬高门槛筛选,最后过关的仅有几人,对这几人又拔高难度,综合考之以诗、赋、论,于是没有一人入选。为掩盖自己的险恶用心,他反而以此上贺表称“野无遗贤”,可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用人专门选择那些无才识、无主见、性格懦弱的人,以利于自己驾驭。牛仙客的重用是由他促成的,对他自然言听计从。李希烈以讲《老》、《庄》而得以进身,善于以神仙、符瑞取媚于上。李林甫认为李希烈为上所爱,且柔佞易制,也推荐他担任宰相,实则一切政事都由自己做主,李希烈不过是一摆设而已。

  李林甫百般撺掇唐玄宗废除了前太子李瑛,想立寿王为太子,但后来唐玄宗以忠王年长、仁孝恭谨、勤奋好学,最终选择了忠王。李林甫以太子不是自己首谋推荐的,恐怕将来太子即位不利于巩固自己的权位,就处心积虑地数次兴起冤狱,想废掉太子,受到挤陷诛戮的有数百家。所幸太子仁孝谨静,玄宗信任较深,加上有驸马张洎、玄宗宠信的宦官高力士等竭力维护,李林甫的图谋没能得逞。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载:“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啖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李林甫陷害打击同僚有文武两手,文的设阴谋,武的施酷刑,常常明枪暗箭、文武并用。如兵部侍郎卢绚风标清粹,仪表不俗,唐玄宗一次在勤政楼上赏乐,见到他骑马穿行的风姿,禁不住叹赏,有好感和重用之意。因李林甫常常以重金贿赂玄宗的左

  右,这一细节也被及时密报给李林甫。李林甫担心卢绚一旦被重用,唐玄宗有可能见异思迁,减轻对他的宠信,就设计蒙害卢绚。他假装关心地对卢绚的儿子说:尊父有清慎的声望,现在交趾、两广 (那时均为偏远蛮荒之地,任职形同发配) 正需要这样的人才,圣上打算派尊父去任职,你们愿意不愿意?如果不去,就要降职。否则,只能到东洛去任诸如詹事、宾客一类的闲职,也算是朝廷优待贤能之臣的安排了,你们认为怎么样?卢绚担心被派到边地任职,就主动请求愿意去东洛地区担任詹事、宾客一类的职务。李林甫恐怕这样任命朝臣有议论 (本为京官要职而被任命为外官闲职,不合常规常情,大失公道) ,就先任命卢绚为华州刺史,待其到任不久,就诬称他身体状况不佳,不能胜任繁重事务,最后让其转任闲职。

  一次唐玄宗问李林甫:严挺之现在在哪里任职?这个人是个可用之才。严挺之当时任绛州刺史,李林甫就私下对严挺之的弟弟说:皇上很思念你的兄长。为便于见面,不妨让你兄长给朝廷上个奏折,说身患风疾,想回京就医。严挺之不知是计,还以为李林甫是真的关照自己,就照他说的做了。李林甫拿着严挺之的奏折给唐玄宗看并上奏说:严挺之患了风疾,身体十分衰弱,应该给他改任闲职,以便于修养治疗。唐玄宗听后感慨了良久,觉得李林甫说的很在理,就同意了他的意见。随后,严挺之就被改任詹事,去东都养病。

  户部尚书裴宽素被玄宗倚重,李林甫恐怕他晋升为宰相,非常嫉恨。正巧刑部尚书裴敦复讨平海贼还京,受部下和别人请托,想多给军士请功,裴宽曾就此事向玄宗委婉地奏报过。李林甫就向裴敦复密告此事,裴敦复说裴宽此前也曾请托他安排过亲随故旧。李林甫说:你赶快表奏,不要让别人抢了先。裴敦复就拿出五百金

  贿赂杨贵妃姊妹,让她们到玄宗那里去吹风,不久,裴宽就因此事牵累被贬为睢阳太守。

  李适之与李林甫同为宰相,二人因争权而产生嫌隙,李林甫就定计挤对他。因李适之性情较为粗率,李林甫就给他下套说:华山有金矿,开采的话国家就会富饶,目前圣上还不知道这件事。他日,李适之果然拿此事向玄宗奏报。玄宗召来李林甫加以印证,李林甫说:我早知道这事。但华山是陛下的本命和王气所在 (过去帝王都惯于封一座神山以假借天命) ,

  不宜开采,所以我就没敢说。玄宗认为李林甫老成谋国、尽心爱己,鄙薄李适之行事粗率浮躁、虑事不周,就告诫李适之说:以后凡奏报事项,要先与林甫商议,不要随口轻议。李适之为避祸,主动要求辞去左相职务,担任散官。一次,他的儿子摆盛宴请客,客人因为惧怕李林甫竟然没有一个人敢到席。最后,李适之因忧惧而自杀。

  常言道,明枪易躲。但李林甫的明枪也令人无所遁逃。他为了整治同僚中不归附自己的,就网罗酷吏吉温、罗希,并将他们荐为殿中侍御史,专门纠劾和迫害官员。吉温的惯用办案招式是,先取两名重囚在法堂之上严刑拷打,令被取证的人在后堂倾听,惨叫号呼之声闻之令人裂胆。听者为脱酷刑,往往主动要求:“苟存余生,乞纸尽答。”此法大搞逼供信,但证人身上又不留任何刑讯的痕迹,可谓卑劣至极、丧尽天良。罗希为吏刻毒深密,惯于罗织罪名,他与吉温二人唯李林甫的意志是从,没有人能逃脱他们的毒手,时人称之为“罗钳吉网”。咸宁太府赵奉章告李林甫罪状二十余条,举报信还没寄到有司,李林甫就提前知道了。他暗中指使御史台将其逮捕,以散布谣言的罪名杖杀之。

  三、欺上压下,擅权祸国

  李林甫对上一意诱纵唐玄宗恣意声色享乐,不问政事机务,自己乘机独揽权柄、控遏言路;对下压制打击群臣,把持朝政,生杀予夺、祸福进退一人自专。他最怕御史向皇帝控告他的奸行,就召来谏官威胁说:现在明主在上,群臣顺着旨意行事还力不从心,哪里还用得着谏官说三道四。你们看见那仪仗队的马没有?只要一声不吭,就会安享相当于三品俸禄的食料,而一旦引颈长鸣,就会被逐出仪仗马队,去经受苦役,再也享受不到美食,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按照盛唐制度,番将 (少数民族将领) 即使忠孝有才略,也不专任大将之职,多以朝廷重臣任节度使,对其加以牵制和制衡,防止其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甚至图谋作乱。到了开元中期,不少节度使如张嘉贞等都以此职入相。李林甫为巩固自己的权位,杜绝文官出将入相之源,就对玄宗诈奏道:文士为将,怯于战阵,不如用寒族、番人,番人善战有勇,寒族不易于结党。玄宗不知道他的真实用心,感到很有道理,从而开了番人为大将的制度先河。李林甫的真实用心在于这些番人多目不识丁,没有入相的可能。殊不知,正是借助这个制度的缺口,安禄山得以专任一方,扩张势力,几乎倾覆了唐朝。安禄山外装憨直,内藏奸诈,本来仗恃玄宗的宠信,见太子就不拜,起初并不把李林甫放在眼里。一次,李林甫有意当着安禄山的面把一位与安禄山一样品秩的权臣叫过来问事,那位权臣执礼甚恭。安禄山不觉变色,马上对李林甫改礼相待。二人谈坐,李林甫能猜透安禄山的机隐心事,使其奸诈无所藏匿,令安禄山心中惊服。因此,安禄山特别怕李林甫,即使寒冬时节与他坐在一起,身上都会流冷汗。他曲意巴结李林甫,称其为“十郎”,派专人在相互之间传递消息。如果李林甫说他一句美言,就喜不自胜;如果李林甫说“语安大夫,须好检校”,安禄山就会手扳坐床说“噫嘻,我死矣”!但是,李林甫感到安禄山只是边将,不会影响他在朝中的地位,看着玄宗喜欢他,就顺旨为安禄山买好。可以说,爆发安史之乱,李林甫是始作俑者。

  依惯例,朝廷分设左右相,重要机务都要在公事堂会同六部司官讨论决定,这就从制度上保证了集思广益,易于制约权臣因私废公、徇私舞弊;左右相不仅上午坐班,下午也要值班到午后六刻。但李林甫当权,李希烈虽名为宰相,实为玩偶,唯李林甫之意是从。李林甫借口天下太平无事,奏请满巳时 (上午11点) 就罢朝还第,以至军国机务都决于私家,由李林甫裁定后,李希烈只是署名照办而已。有时唐玄宗不视朝,百司属官都齐集李林甫家,朝堂为之一空。李希烈虽然以例当值,但没有一个人去向他呈报事务。

  狗恶酒酸。李林甫当权,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嫉能,排斥异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变乱政制,以成其私,致使政事日非,措置乖张,百弊丛生,人心忧愤,养成天下之乱,使盛唐步入朽败飘摇之途。

image.png

  李林甫

  四、铺张招摇,荒淫骄奢

  李林甫仗恃发迹早、受主上恩信深,车马服饰极尽奢华,铺张威仪。先前,宰相都以德行自处,不有意显露威势,出行不过随从数人,普通士民遇到了也不必回避。李林甫感到自己结怨甚多,内心恐惧,常常要防备刺客。因而他出行常常步骑百余人护卫,前有警卫清道,公卿大臣在数百步外就得回避。居室设置重门复壁,墙中置板,如临大敌,每晚上都要换房换床,连家人也摸不清他当晚要住在哪里。宰相随从仪仗盛大,以李林甫为肇始。李林甫独揽朝政,他的家也就与国库无二。一次,唐玄宗命百官在尚书省观看天下各地进献的贡品,然后让车全部运往李林甫家。城东有薛王别墅,林亭幽邃,甲于都邑,也被玄宗赐给李林甫,赐予的还有女乐二部,至于天下珍玩,前后赐予的更是不可胜数。李林甫晚年溺于声妓,姬侍盈房。李林甫的京城府邸利尽膏腴之地,田园水榭相连。自开元以来当宰相的,没有哪位像李林甫用事之盛。李林甫的儿子李岫任将作监,看到其父势焰熏天,颇有水满则溢之惧。一次他随李林甫在后园闲游,指着正在掘池造园的役夫对李林甫说:大人久居机枢要津,冤仇满天下,一朝祸至,即使想做一个役夫恐怕也难呐!李林甫愀然不悦,说:事已如此,也没什么办法了!

  谚云:“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李林甫一生算计人,虽生时未遭刑戮,得以老病而死,但恶有恶报,死后还未下葬,就被杨国忠串通安禄山诬告为谋反,被剥夺官爵,其子孙担任官职者被一律除名,流放岭南和黔中,除给随身衣食外,财产一律没收,近亲及党羽坐贬者五十余人。李林甫的棺材还被剖开,珠玉金紫被搜括一空,另被换一个小棺以庶人礼下葬。奸臣的个人恩怨都会有一个了结,但如何清除滋生奸臣的政治土壤和政治文化,防止其祸国殃民,却仍需加以反思和探讨。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曹植:三国时期的文学巨匠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