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比德历史-比德历史百科
2021-10-15 11:40:56

  比德又称圣比得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编年史家及神学家,亦为诺森布里亚本笃会的修士,外文名Bede Venerabilis,生卒时间约673年—735年。

image.png

  行业时间线

  比德 圣比德(圣公会译圣贝德,Bede,古英语中为 Bǣda 或 Bēda 。672年-735年5月25日),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编年史家及神学家,亦为诺森布里亚本笃会的修士。拉丁文著作《英吉利教会史》(拉丁语:Historia ecclesiastica gentis Anglorum,英语:The Ecclesiastical History of the English People),获尊称为“英国历史...

  生平

  几乎所有关于比德生平事迹都被包含在他的作品《英吉利教会史》的最后一章中。由于此书完成于约731年 ,比德暗示完成时他已59岁,由此可得出比德生于673年至675年之间。 比德在书中自述他在修道院附近出生 ,尽管比德没有说明他的身世,但他的名字暗示他出身于贵族( Bǣda 这个名字在当时并不常见,只出现在王族中)。

  比德七岁时,他的家人送他去本笃会学校读书 ,先后受教于Benedict Biscop与Ceolfrith门下。

  后来他加入本笃会修道,三十岁时晋铎成为神父。

  他在‘自修不忘工作’的原则下,潜心研究圣经,专务祈祷。圣人在他的自传里曾说:“我的整个幸福,是在读书、教授和写作之中。”从此可见他修己淑人的精神。

  735年,比德突患重病,医生束手无策。他的门徒含泪围绕在病榻前朗诵经书。比德自知在世时日无多,加倍努力工作。复活节到耶稣升天节的四十天内,忙于翻译福音书,将若望福音翻译成英文;此外,还将圣依西多禄的笔记汇辑成书。

  临死前夕,他整夜不睡,口述若望福音最后一章的译稿。下午三时,他请神父来代他祈祷。傍晚时,抄写员过来对他说:“还有最后一句文字没有写好。”比德口述了这句文字后,高呼道:“上主呀,你说的真对:一切都完成了!请你接受我的灵魂吧!”说完这句,瞑目安逝。

  历史学

  历史学上,他在703年完成《De temporibus》(英文:On Time),是一部较短的编年史。接著他在725年完成一部稍长的编年史《De tenoirum ratione》(英文:On the Reckoning of Time)。他最重要的著作,《英吉利教会史》(Ecclesiastical History of the English People)分为五卷,于731至732年间写成,从主前55-54年被罗马征服开始,追溯英国的历史,直到731年为止。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编年法按耶稣基督降生的那一年,区分为主前(Before Christ,B.C.)与主后(Anno Domini,A.D.)。由于《英吉利教会史》的普及,使得 A.D. 成为主后通用的缩写。

  圣经

  此外,他一生几乎都专注在圣经注释上。最早问世的注释,约为703至709年完成使徒约翰的示录的注释,其他著作散见于西欧的修道院图书馆中。

  尽管比德常用寓意解经的方式注释圣经,他也使用圣经批判的方式,试图解决圣经内文中,看似矛盾之处。

  比德使用可靠、正确、钜细靡遗,的方法,展现出他能区分事实、传统与异端的能力。在他去世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他被赐予“可敬的”(Venerable)的封号。

  尊崇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在8世纪的英国, 比德 就被尊为“敬虔者”。其中一个原因是他死于坎特伯里的奥古斯丁节。他后来在英国广受尊崇,他的纪念日或者是在奥古斯丁节,就是5月26日,或者是在5月27日。然而,他在英格兰以外受到尊崇,是因为博尼(Boniface)和阿尔昆(Alcuin)的努力,他们两人促成了欧洲大陆圣徒的敬虔。博尼在他宣教事工生涯中,多次写信给英国教会,他想要得到 比德 神学著作的抄本。阿尔昆,曾任教于一所由 比德 的学生埃格伯特(Egbert)在约克郡创建的学校,他称赞 比德 ,说 比德 是修士们学习的榜样,这对于 比德 的作品在阿尔昆的朋友圈广为传播是大有帮助的。 10世纪英国修道主义复兴时期, 比德 的地位突显,他的敬虔影响了那个时代,到了14世纪,这种影响已经蔓延到英国的许多大教堂。沃尔夫斯坦·伍斯特主教(Wulfstan, Bishop of Worcester 约1008至1095年),是 比德 的特别奉献者,他在1062年为 比德 奉献了一座教堂,这是沃尔夫斯坦作为主教的首次奉献。 1020年,他的遗骨从贾罗移到了达勒姆大教堂(Durham Cathedral),和圣徒库斯伯特林迪斯法恩(Cuthbert of Lindisfarne)在同一个墓园。1370年, 比德 的遗骨被转移到达勒姆大教堂的加利利小教堂(Galilee Chapel)圣墓中。这个圣墓在英国宗教改革中被摧毁,但遗骨被重新被安葬在小教堂。1831年,他的的遗骨被挖出来,然后被重新安葬在一个新的墓中,这个墓现在仍然还在。 至于其他遗物,约克(York)、格拉斯顿伯里(Glastonbury) 和富尔达(Fulda) 这三个地方都宣称他们拥有。

  1899年, 比德 被宣布为“教会拉比” ,他在天主教历史上的学术地位和重要性被确认。他是唯一一个被称为“教会拉比”的英国人。 他也是但丁《天堂》中唯一的英国人,也在众多神学家和教会拉比的长诗中被提及。1899年,为纪念他而设定的宗教节日被列入通用罗马历,这个庆祝的节日是定在5月27日,而不是他去世的日子5月26日,那一天在当时是罗马教皇圣格列高利七世(Pope Saint Gregory VII)的节日。而 5月25日被英国圣公会和罗马天主教会共同定为尊崇 比德 的节日, 而东正教纪念 比德 的节日是在5月27日。 比德 ,因他的圣洁, 在9世纪 以 “值得尊崇的比德”这个称号而闻名,但圣徒的身份并没有被罗马天主教会确认。据说,是天使奇迹般地提供了对他的称呼,从而完成他那未完成的墓志铭。 比德 的这个称呼在第九世纪首次被使用,这种称号是公元816年和836年在亚琛(Aachen)召开的两次教会会议上决定的,除 比德 外,还有其他几位获得相同的称号。长老保罗(Paul the Deacon)在当时称赞 比德 ,认为比他配得“值得尊崇的”这个称号。到了第11和12世纪,这种称号已成为稀松平常。不过,也有人说, 比德 死后并没有用这个称号称呼他。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曹奂——亡国之君的不寻常结局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末代皇帝往往命运悲惨,但曹魏的最后一位皇帝曹奂却是一个例外。他在亡国后的生活相对较为平静,这在历史上的亡国之君中是较为罕见的。本文将探讨曹奂的死亡和他所获得的谥号,以及他在亡国后的生活状态。  一、曹奂的生平与统治  曹奂,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