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北魏太武帝,太宗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北魏第三位皇帝,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统帅。
人物简介
魏太武帝聪明大度,应付裕如。泰常八年(423年),他正式登基,年号始光,时年十五岁。心怀“廓定四表,混一戎华”之志,亲自率军征战,周旋于险境。善用骑兵,轻骑奔袭,攻灭胡夏、北燕、北凉,征伐山胡,降伏鄯善、龟兹、粟特等西域诸国,驱逐吐谷浑,统一中国北方。北击柔然,驱敌万里。南击刘宋,”饮马长江“。他作战鸷勇骁强,受到敌方的敬畏,被刘宋王朝称为“英图武略,事驾前古”,超越冒顿和檀石槐。
在治国方面,拓跋焘大力改善民生,劝课农桑,大增耕田,减轻赋税。经常休养生息,偃武修文,抚恤孤儿和老人,体察民间疾苦。推行楷式文字,奠定魏碑基础,便利了人民的识字;又广召汉族士人,重用汉臣崔浩、高允等人,改革官制,整肃吏治,抑退奸吏,提拔忠良,显著促进了北魏官民之间和睦相处。他宣传礼义,崇尚儒学,推动了鲜卑族汉化发展;恪守节俭,奖赏慷慨。不畏艰险,料事于先。知人善任,赏罚分明。他还重视法制建设,确立了死刑复奏制度,并常说:"法者,朕与天下共之,何敢轻也。"但在其执政末期,他执法严苛、诛戮无辜过多,因此常常追悔莫及。
正平二年(452年),魏太武帝为中常侍宗爱所弑,时年四十五岁,被追封为太武皇帝,庙号世祖。
魏太武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北魏道武帝天赐五年(408年),拓跋焘出生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宫,生父为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嫡长子拓跋嗣。拓跋焘出生时,体态容貌与常人大不相同,他的祖父道武帝拓跋珪十分惊奇,高兴地说:“将来能达成我的事业的,必定是这个孩子啊!”天赐六年(409年),道武帝拓跋珪去世,拓跋焘的父亲,即皇太子拓跋嗣继位,是为明元帝。泰常七年(422年)四月初二日,明元帝封拓跋焘为泰平王,并任命拓跋焘为相国,加授大将军。同年五月,拓跋焘监管国事。十一月,拓跋焘亲自统领六军出镇塞上。明元帝生病时,命拓跋焘总管朝中事务。拓跋焘聪明大度,应付裕如。
继位为帝
泰常八年(423年)十一月初六日,明元帝拓跋嗣去世。同年十一月初九日,拓跋焘继位,成为北魏第三位皇帝,是为北魏太武帝。
抵挡柔然
始光元年(424年),拓跋焘即位不久,柔然汉纥升盖可汗大檀就率领六万骑兵攻入云中(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杀掠吏民,抢劫财物,攻陷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故都。拓跋焘率轻骑讨之,亦陷入重围,全赖殊死拼战,才使柔然兵退。柔然的侵扰牵制了北魏力量,使其无力进一步征服其他割据政权,更无力南进,与刘宋王朝争强。拓跋焘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提出如果不先征服柔然,就会腹背受敌,陷于困境。他不顾太后和众多大臣的反对,在崔浩等支持下,决定北征柔然。
始光元年(424年)九月,拓跋焘大集士卒,治兵于东郊,准备北征。十二月,拓跋焘亲征,以平阳王长孙翰率军出参合(今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自领一军进屯柞山(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与阿伏干率领的柔然骑兵相遇,斩首数千,获马万余匹,大胜而归。
始光二年(425年)十月,拓跋焘再次治兵于西郊,大举北伐,东西五道并进,大军至漠南,舍辎重,轻骑带十五日粮越大沙漠进攻,柔然可汗大檀惊慌失措,率众北遁。这两次北伐虽然并没有使柔然受到致命打击,但使得柔然对北魏的侵扰有所缓和。
攻灭胡夏
始光二年(425年)胡夏的立国者赫连勃勃病死,其子赫连昌继位。拓跋焘闻知勃勃诸子相攻,关中大乱,遂乘机西伐。
始光三年(426年)九月,以司空奚斤领一军袭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县),宋兵将军周几领一军袭陕城(今河南省陕县),进逼关中重镇长安。十月,亲领大军奔袭统万城,行至君子津(今内蒙古清水河县西北九十公里黄河处),天气暴寒,河水冰冻,拓跋焘遂帅轻骑二万从冰上渡河,兵至黑水(今陕西横山西北长城外无定河北岸的支流淖泥河),离统万城仅三十余里,正是冬至日,赫连昌在宫中大宴群臣,突闻消息,上下惊恐。赫连昌匆促领兵迎战,大败而退,城门未及关闭,魏军乘势攻入西门。赫连昌退入宫内,紧闭大门,拓跋焘见一时难以攻下,遂于第二天分兵四掠,获牛马十余万头,徙民户万余家而归。与此同时,另两路魏军亦先后占领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蒲坂、长安。
始光四年(427年),魏军攻胡夏都城统万城(陕西省靖边县白城子)时,拓跋焘将主力埋伏在山谷中,以少量骑兵直抵城下,故意示弱,诱固守之夏军脱离坚城,当夏军出城追逐时,又采纳崔浩分兵潜出袭其后之计,大获全胜,俘虏赫连昌,赫连定即位于平凉。
神麚三年(430年)拓跋焘再攻胡夏,夺取安定、平凉、长安、临晋、武功等地,尽得关中之地。胡夏名存实亡(赫连定在灭西秦之后,被吐谷浑所杀,胡夏灭亡)。
统一北方
当拓跋焘大举攻夏之际,柔然见魏军方有事于西方,又屡屡侵扰边界,神麔元年(428),柔然骑兵万余攻入塞内,大掠边民而走。因此,拓跋焘决定再行北伐柔然。
神麔二年(429)四月,拓跋焘治兵于南郊,分军遣将,平阳王长孙翰领军自西道向大娥山,拓跋焘领军自东道向黑山(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同会于柔然可汗庭(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西北)。五月,东道魏军到达漠南,舍弃辎重,轻骑奔袭。大檀弟匹黎先闻有魏军来攻,帅众欲来救援,恰遇西道魏军到达,被魏军击溃。
拓跋焘率魏军沿粟水西行,六月,到达离平城三千七百余里的菟园水(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南之推河),魏军分兵搜讨,东至瀚海(今蒙古高原东北境),西至张掖水(今纳林河),北越燕然山(今杭爱山),原来受柔然控制的高车诸部也趁机摆脱柔然,先后归附北魏者有三十余万落之多,所获牛马百余万匹。七月,拓跋焘引兵东还,回到漠南,闻东部高车屯驻已尼陂(今贝加尔湖),人畜甚众,遂遣左仆射安原等领骑兵往攻之,招降东部高车数十万落,将他们劫往漠南北魏控制地区。十月,魏军凯旋回到平城。
延和元年(432年)后魏攻打北燕,燕主冯弘送小女儿(即左昭仪冯氏)进宫和亲。延和二年(433年)魏朝又攻占了宋、魏之间氐人杨氏建立的仇池国。胡夏灭亡后,北凉向魏国称藩,后魏封北凉国君沮渠蒙逊为凉王。
太延二年(436年),魏军攻克北燕国都和龙(今辽宁省朝阳市),北燕灭亡。太延五年(439年),拓跋焘亲征北凉,以南凉的最后一代君主秃发傉檀之子秃发破羌为向导,兵不血刃降服北凉诸镇,国君沮渠牧犍在内外交困之下,带文武百官面缚出降。北凉灭亡。从神麚四年(431年)到太延五年(439年)的九年中,拓跋焘先后将胡夏、北燕、北凉这三个小国消灭,结束了十六国纷争的混乱局面,将柔然、吐谷浑以外的北方诸胡统一于魏朝大旗之下。
一些向西远遁的柔然部落发展成为威震欧洲的阿瓦尔人。
镇压盖吴
拓跋焘推行的政治政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安定,推进了鲜卑(有学者主张锡伯族就是鲜卑族后裔,但证据不充分)封建化的进程,但拓跋焘毕竟是封建帝王,没有摆脱民族的界限,更没有停止过对各族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因此,在拓跋焘统治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十分尖锐。
卢水胡是匈奴别部,因居于卢水而得名,自东汉以来聚居于湟中(今青海湟水两岸),其后渐分布于秦、陇,杏城镇(今陕西黄陵西南)等地。后魏平定关中后,在这里设置军镇,加强对卢水胡的控制。大魏政府迁徙泸水胡人,加重其赋税。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关中地区爆发了卢水胡盖吴领导的武装起义。
起义爆发后,魏长安镇副将元纥率军前往镇压,被击败。于是,关中各族人民尽皆响应,起义军扩大到十万余人,分兵三路,一路由白广平率领向西南攻取新平(今陕西省彬县)、安定(今甘肃省临泾县);一路向东南攻取临晋(今陕西大荔南),从东面威逼长安;盖吴自领一军攻取李润堡(今陕西大荔北),直插渭北,准备进攻长安。拓跋焘急忙调发高平镇(今宁夏固原)敕勒骑兵赶赴长安,又令将军长孙拔调集并、秦、雍三州之兵屯守渭北。
与此同时,聚居于河、汾间的河东蜀在薛永宗领导下于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十一月袭击魏在河东的牧场,夺取马匹,组织了一支三千余人的骑兵,在汾曲(今山西新绛附近)发动起义。盖吴派人和薛永宗取得联系,薛永宗接受盖吴的任命为秦州刺史,先后攻取闻喜(今山西闻喜)、弘农(今河南灵宝),逼近潼关,队伍亦发展到五万余人。两支起义军连衡相应,结成犄角之势,声威大震,北起杏城,南至渭北,西抵金城(今甘肃兰州),东及河东,以陕西中部为中心,包括甘肃东部、宁夏东南部、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的广大地区都处于起义军的控制和影响之下。盖吴派使臣赵绾上书宋文帝,希望刘宋政权能出师河、陕,形成对北魏南北夹攻的态势。
在关中统治摇摇欲坠的情况下,拓跋焘亲自领军征讨,他采取分兵牵制、各个击破的策略,由殿中尚书乙拔将三万骑讨盖吴,西平公寇提将万骑讨白广平,自领主力进攻薛永宗。太平真君七年(446)正月,大军兵临汾曲,利用当地豪强建立壁垒,隔断薛永宗和盖吴的联系,随后乘起义军没有戒备的情况下发起突然袭击,镇压了这支起义军。二月,拓跋焘率军渡过黄河,至洛水桥(今陕西省大荔县)。盖吴闻讯后北撤,在杏城遭到魏军包围,损失严重,再次上书宋文帝,希望刘宋政权能出师援救,但未能如愿,八月,盖吴被叛徒所杀,起义军被镇压。
在镇压盖吴起义的过程中,拓跋焘对沿途响应起义的各族人民进行了残酷杀戮,力图以民族高压政策来扼杀反抗斗争,暴露了其统治者的本性。
大破柔然
柔然在魏朝建立之初就是其大敌。拓跋焘十二岁便远赴河套抗击柔然的入侵,把边塞军务整顿的有声有色。始光元年(424年),拓跋焘即位后不久,柔然可汗牟汗纥升盖大檀率六万骑兵进犯云中(今内蒙古和林格尔),拓跋焘率轻骑赴击,被柔然军包围达五十重,拓跋焘声色刚毅威严,不为所动,这才稳定了军心。后北魏军射杀柔然大将於陟斤,柔然乃退。始光二年(425年),拓跋焘整顿兵马,突袭柔然,大破柔然军队主力。从此,拉开了魏朝对柔然的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神麚二年(429年),拓跋焘分兵两路,取道黑山(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和大娥山,大举攻打柔然。拓跋焘亲自率领轻骑军长途奔袭,出奇制胜,很快就抵达栗水(今蒙古西北翁金河),俘虏敌军甚众。这次的战果十分辉煌,被称为北魏破柔然之战。
从光始元年(424年)至太平真君十年(449年)的25年间,拓跋焘13次率军进攻柔然,击溃高句丽等柔然附属部落,扩地千余里,后设六镇抵御柔然入侵。终于使柔然“怖成北窜,不敢复南”,“边疆息警矣”。从此之后,柔然一蹶不振。这是既汉武帝重创匈奴之后,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碑刻之狱
崔浩历仕魏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三朝,无论是平定北方、西域诸国还是对南朝作战,崔浩的谋策都对大魏军队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后崔浩官至司徒。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善于谋略的大家,却不善自谋。他自己笃信道教,就讽喻魏太武帝灭佛。拓跋焘言听计从,寻个机会在全国大杀和尚,毁灭佛寺。而当时后魏上至太子、公卿,下至庶民百姓,信佛的人不计其数,崔浩此举得罪了一大批鲜卑贵族。加之崔浩主修国史时,又直书其原,不避忌讳,内容涉及大魏王朝先辈许多同族杀戮、荒暴淫乱的史实。文人喜功,崔浩又把国史铭刻于石碑上,费银三百万,方一百三十步,想使内容万代流传。
鲜卑贵族、诸王以及嫉恨崔浩的群臣纷纷上言,惹得拓跋焘怒不可遏,这位还未完全开化的胡人武夫,他不仅尽诛崔浩全族,又族诛与崔浩有姻亲关系的范阳卢氏,河东柳氏以及太原郭氏。由于燕赵汉人的几个大族遭受沉重打击,魏朝一直欣欣向荣的制度性汉化蒙上了一层阴影。《魏书》评价:崔浩才艺通博,究览天人,政事筹策,时莫之二,此其所以自比于子房也。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遇既隆也,勤亦茂哉。谋虽盖世,威未震主。末途邂逅,遂不自全。岂鸟尽弓藏,民恶其上?将器盈必概,阴害贻祸?何斯人而遭斯酷,悲夫!
后世研究魏史的专家,无不对崔浩被诛一事深加推究,以为此事件是魏朝上层统治阶级内部“胡汉矛盾和斗争的结果”。
确实,崔浩掌权后,“齐整人伦,分明姓族”,提高了汉人高门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鲜卑勋贵的跋扈。但是,从本质上讲,崔浩的所有行动皆是服务于魏朝皇权统治,只是在后期因一直受世祖宠信而“得意忘形”,最终竟敢于和太子争任官员,“校胜其上”,完全忘掉了道家“明哲保身”、“功成身退”的宗旨。虽有如许“闪失”,笔者认为,拓跋焘也不是一直深思熟虑地想杀掉作为“汉族”的崔浩。一向以来认为世祖杀崔浩是鲜卑贵族报复汉族的种族矛盾的暴发的看法是化简为繁,小题大做。
世祖晚年,征伐四克,已经感觉自己就是万能的天下大帝。加上多年酗酒成性,以及中年男人的性情喜怒无常,想杀谁就杀谁,想把谁族诛就把谁族诛,真是处于丧心病狂的状态。崔浩倒霉,正撞上有人告他修国史“暴扬国恶”,一怒之下,魏太武帝便率意作出如此残暴、令人发指之举。
南击刘宋
神麚三年(430年),大宋皇帝刘义隆北伐,魏朝将士王慧龙、韩延之、安颉等人率军顽强抵抗,反击宋军,宋军无力抵抗,北魏先后攻克金墉、洛阳、虎牢、滑台等地。此为后魏南朝第二次大战(第一次为423年魏明元帝拓跋嗣同南朝刘宋的大战)。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南朝宋经过元嘉之治后,国力昌盛,使得宋文帝刘义隆幻想”封狼居胥“。于是在元嘉二十七年(450年)秋七月,宋文帝刘义隆下诏北伐。刘宋前期进展顺利,夺取了济州,进兵围困滑台。但是到了十月,北魏拓跋焘准备反攻,先派猛将陆真突入重围,安抚滑台守军,随后,一举击溃了王玄谟所部。拓跋焘进兵东平,迫使刘宋军队放弃了济州。拓跋焘命令诸将,可以不顾坚城在后,兵分五路,大胆的向南长驱直入,纵深穿插:拓跋仁从洛阳出兵直趋寿春,长孙真直趋马头,拓跋建直趋钟离,拓跋那直趋下邳,拓跋焘亲自率中路军出东平,攻向邹山。在鲁郡太守崔邪利投降之后,拓跋焘派遣使者以太牢祭祀了孔子。拓跋谭歼灭了胡崇之等人的三座大营,又在一夜之间击溃了臧质的大军。拓跋仁攻克了赵淮防守的悬瓠,击破刘康祖所部,俘获胡盛之、王罗汉等人。到了12月,拓跋焘抵达瓜步,拓跋仁抵达江西,拓跋那抵达广陵。这几路北魏远征军,几乎是在同一天来到了长江的岸边。除了一些坚固城池之外,北魏军所经过的城邑,刘宋几乎都望尘奔溃。投降北魏的人,更是不可胜数。迫使刘义隆向北魏求和。拓跋焘几路远征军虽然都进兵至长江北岸,但魏军还不具备渡江灭亡南朝的条件,并且北方人不习惯南方气候,军中士卒多染病。北魏听闻盱眙有积粟,欲以为北归之资,但在辅国将军臧质、盱眙太守沈璞等人的抵抗下,攻城不克,损失惨重。北魏军队在大量的掠居民、焚庐舍之后,回到了魏国。
至此,拓跋焘实现了“饮马长江”的志愿,而刘义隆只落得了“仓皇北顾“。
遇弑而死
拓跋焘晚年脾气暴躁,诛戮过多,常常在杀完人之后后悔莫及。由于刑罚严酷,国内曾经几度政治混乱。后又在中常侍宗爱的煽动下,逼死了景穆太子拓跋晃。正平二年二月初五日(452年3月11日),宗爱怕被太武帝诛杀,先下手为强弑杀太武帝。拓跋焘享年45岁,在位29年,葬于云中金陵,庙号世祖,谥曰太武皇帝。
为政举措
政治
改革官制
始光元年(424年)正月,设置右民尚书。神麚元年(428年)三月,设置左右仆射、左右丞、诸曹尚书十余人,各居别寺。神麚元年(428年)七月,诏令各征镇大将依照品第等级开府,以设置佐吏。
延和元年(432年)三月,改代尹为万年尹,代县县令为万年县令。后又恢复原称。太平真君五年(444年)正月,侍中、中书监、宜都王穆寿,司徒、东郡公崔浩,侍中、广平公张黎辅政,设置通事四人。又选各曹良吏,在东宫办公处理事务。正平元年(451年)七月,因为各曹官吏过多,裁减其员。
政治联姻
太武帝即位后,善于审时度势。他在采取战争手段的同时,根据形势,也力争通过通使、贡赐、联姻,缓和与敌对政权间的矛盾,建立友好关系。太武帝统治的30年间,北魏和柔然、刘宋、胡夏,北燕、北凉,互通使节,相互贡赐财物的事实不胜枚举。相互联姻,也不乏其例。如神麚元年(428年),太武帝把俘虏的夏国皇帝赫连昌迎至首都平城,不仅供奉丰厚,封爵为王,并将其妹始平公主嫁给赫连昌。在此之前,太武帝已纳赫连昌的三个妹妹为妃,并立其一妹为皇后。延和二年(433年),太武帝派使臣册封北凉君主沮渠牧犍为王,并将妹妹武威公主嫁给沮渠牧犍,纳沮渠牧犍之妹兴平公主为昭仪。延和三年(434年),太武帝以西海公主嫁柔然可汗吴提,并纳其妹为夫人。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太武帝率军伐宋,直抵瓜步。在胜利形势下,他主动遣使求和、请婚。他以其孙示宋使曰:“吾远来至此,非欲为功名,实欲继好息民,永结缘援。宋若能以女妻此孙,我以女妻武陵王,自今匹马不复南顾。”表示了他要通过联姻,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当然太武帝采用联姻、通使、贡赐等手段的动机,并不是很纯正的。
经济
发展生产
拓跋焘为了完成统一大业,能有效地使用战争和和平手段,足见对经济,思想文化建设也很重视。他说:“财者,军国之本”。他懂得物质财富是关系到战争胜负,政权存亡的大事。《魏书》记载:“世祖继位,开拓四海,以五方之民各有其性,故倍其教不改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纳其方贡以充仓廪,收其货物以实库藏,又于岁时取鸟兽之登于俎用者以牣膳府。“他根据其统治区民族众多,生产方式不一等情况,坚持实行不改变各族人民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政策。既重视汉族人民农业生产,也重视少数民族的畜牧射猎习惯。通过发展农牧业生产,征收人民租调,接受各族朝贡和通过战争掠夺等手段来增加物质财富,保证军国费用。
奖励农业
太延五年(439年),太武帝采纳高允“广田积谷”的建议,下令“悉除田禁,以赋百姓”。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太武帝采纳古弼建议,削减上谷苑囿之半为民田。太平真君末年,太子拓跋晃监国,推行有牛和无牛人户换工种田做法,“垦田大为增辟”。农业随着耕田数量扩大而大大增产。始光三年(426年),太武帝诏罢众多的杂营户隶属郡县,增加纳税人户。另外,太武帝屡下“宜宽租赋,与民休息”的诏令。太武帝还奖励“劝农平赋”的守宰,严惩贪官污吏。以上做法,减轻了百姓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北魏前期,畜牧业在社会经济中仍占重要地位。它是财富和战马的主要来源。畜牧业形势好坏,不仅关系到财政形势,并将直接影响到以骑兵为主力的军队的素质。因此,太武帝对畜牧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视的。神麚二年(429年),打败柔然、高车之后,太武帝“徙柔然、高车降附之民于漠南,东至濡源,西至五原、阴山,使其耕牧而收其贡赋。……自是魏之民间,马牛羊其毡皮为之价贱。”神麚年间,“世祖之平统万,定秦陇,以河西水草善,乃以为牧地。畜产滋息,马至二百余万匹,橐驼将半之,牛羊则无数。”这些记载,反映了太武帝对畜牧业的重视,及当时畜牧业的繁荣状况。
节约开支
太武帝把节约开支,减少浪费也当作保证军国赞用的重要措施。史载他“性清俭率素,服御饮膳,取给而已,不好珍丽,食不二味,所幸昭仪、贵人,衣不兼彩”。凡“赏赐,皆是死事勋绩之家,亲戚爱宠未曾横有所及。”太武帝反对更竣京城,修饰宫殿,反对佛教,严惩贪官污吏,常常是从爱惜民力、物力着眼的。太武帝的一系列节约开支作法,无疑对保证军国用费,减轻百姓负担起到积极作用。
军事
太武帝特别重视军队建设。蒙古大草原的游牧射猎生活,锻炼了鲜卑人健壮的体魄,剽悍的性格和高超的骑射技艺。军队,特别是骑兵,是北魏克敌致胜的重要工具。太武帝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屡下诏令,申明纪律。他对战争中“尽忠竭节”,“蹈锋履难”的将士,或升官进爵,或赏赐以人口、牲畜及金银、古玩、缯帛等物质;对违犯军纪者,则给予严惩,虽亲贵重臣,也不宽贷。如鲜卑贵族丘堆,明元帝时以军功封侯,太武帝时封公。神麚元年(428年),他与司空奚斤奉命率军追击夏国皇帝赫连昌之弟赫连定时,当他听到奚斤兵败被俘消息,竟弃兵而走。太武帝下令将临危脱逃的丘堆斩首。太平真君五年(444年),中山王拓跋辰、内都座大官薛辨、尚书奚眷等八将,“坐击柔然后期,靳于都南”。尚书令刘洁,因矫诏改易讨伐柔然诸将的会期,致“柔然远遁,追之不及”,加之犯受贿等罪,太武帝下令“夷其三族”。太平真君八年(447年),扶风公元处真等八将,在镇压吴盖起义的战争中,“盗没军资,所在掳掠,赃各千万,井斩之”。太武帝很好地使用了其掌握赏罚之权,整肃了军纪。
另外,太武帝本人,在战争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英勇精神,对激励将士奋勇杀敌,保证战斗胜利也起了积极作用。如始光四年(427年),太武帝亲率三万轻骑,突击夏国都城统万。他与将士一道,顶着风沙,强忍饥渴,和夏军恶战于统万城外。他曾因马蹶而坠地,上马后仍继续战斗,速杀夏将十余人。后又身中箭伤,但他仍然“奋击不辍”。由于太武帝领导的军队纪律严明,在战斗中又能身先士卒,“是以人思效命,所向无前。”
文化
尊孔修文
太武帝在执政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不仅需要武功,而且需要“文教”,即通过宣扬礼、乐、法度来化民。他在神麚四年(431年),取得败柔然,降高车、灭夏国的军事胜利后,就提出“偃武修文”。偃武,他做不到;修文,确实是重视起来了。他尊崇孔子,提倡儒学,大量吸收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政,目的是要用儒家学说统治百姓的思想,利用汉族知识分子的知识和经验治国安邦。
太武灭佛
拓跋焘继位之初,每引高德沙门,与共谈论。但是佛教势力发展过于迅猛,佛教徒人口增加,拓跋焘在军事战争中日益感到人力的缺乏;另外佛教进入中原后也吸收了谶纬学说,搞一些神秘理论,妨害到了皇帝的权力。加之,拓跋焘所宠信的崔浩深信道教,在崔浩的诋毁下,拓跋焘渐渐疏远佛教。在太延四年(438年),拓跋焘诏令五十岁以下沙门尽皆还俗,以从征役,解决翌年西伐北凉所需的人力问题,在太平真君五年(444年),拓跋焘又下灭佛诏,指责沙门之徒,假西戎虚诞,生致妖孽,非所以壹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规定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有私养沙门及师巫、金银工巧之人在家者,限于二月十五日前遣送官拓跋,不得藏匿。过期不送,一经查实,沙门身死,主人门诛,以加强政治控制。而且在拓跋焘皇帝镇压盖吴起义的同时,发现关中地区的佛寺内藏匿武器,拓跋焘怀疑僧侣与盖吴相勾结,于是在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下诏灭佛。宣布佛教为邪教,在各地焚毁所有的佛像和佛经,沙门无少长悉坑之,禁止佛教的传播。
经过拓跋焘的灭佛,北方地区佛教势力一时陷于衰落,直到拓跋焘死后,继位的文成帝拓跋濬颁布了复佛法诏,才得以复苏并发展。
创造文字、推行楷书
当时,一字多义的现象非常多,很容易让人们在阅读时产生歧义。为此,拓跋焘还主动下令创造了一千多个新字。拓跋焘还下诏说,“黄帝在时,命令仓颉按照动物的行动轨迹制作文字。从那之后,我中华之文字就可以随意更改,小篆、隶书、草书和楷书一起并行在世间。正因为如此,典籍越有年头,在传习的过程中也就越容易产生错误,使得文体发生错误,读者难以理解意思。因此,从今之后,朕决定全国上下都以楷书为制式字体,文章书写永远都要用楷书。”
拓跋焘的这一举动,极大地方便了文化典籍的世代流传光阴荏苒,如今,拓跋焘已经并不存在了,但是他的风采依然是北朝历史的重头戏。拓跋焘做得最有风采的一件事就是将楷书作为书面语立为制度,正是这种制度让每一个识字不多的人都有资格传习和破译典籍,可以让新时代的人们看到文物上的文字依然能够简单理解其中的含义。
长河远逝,繁华散去,唯有拓跋焘推崇的通俗易懂的楷书带来的历史,依旧卓然独立。
才能与性格
拓跋焘天生将才,为人勇健,善于指挥。战阵亲犯矢石,神色自若,命将出师,违其节度者多败,因此将士畏服,为之尽力。有知人之明,常从士伍中选拔人才。赏不遗贱,罚不避贵,虽所爱之人亦不宽假。他放弃父亲拓跋嗣筑边城防御柔然的政策,主动攻击柔然并获得成功。他自奉俭朴,而赏赐功臣绝无吝啬,几乎把资源都用在主动出击的军功赏赐之上。认为元老功臣勤劳日久,应让他们以爵归第,随时朝见饷宴,百官职务则可另简贤能。这样就保证了行政效率,使政治多少能健全发展。他倚重汉人,李顺、崔浩、李孝伯等先后掌握朝权,但个性果于杀戮,处死大臣后常懊悔自己太快动刀。
评价
北齐史官魏收于《魏书》的“史臣曰”评论说:“世祖聪明雄断,威灵杰立,藉二世之资,奋征伐之气,遂戎轩四出,周旋险夷。扫统万,平秦陇,翦辽海,荡河源,南夷荷担,北蠕削迹,廓定四表,混一戎华,其为功也大矣。遂使有魏之业,光迈百王,岂非神叡经纶,事当命世。至于初则东储不终,末乃衅成所忽。固本贻防,殆弗思乎?”
唐代某贵族“公子”与世族虞世南的对话:“公子曰:‘魏之太祖、太武,孰与为辈?’先生曰:‘太祖、太武,俱有异人之姿,故能辟土擒敌,窥觎江外。然善战好杀,暴桀雄武,禀崆峒之气焉。至于安忍诛残,石季龙之俦也。’”
北宋司马光评论说:“(北魏)继以明元、太武,兼有青、兖,包司、豫,摧赫连,开关中,枭冯弘,吞辽碣,掳沮渠,并河右,高车入臣,蠕蠕远遁;自河以北,逾于大漠,悉为其有;子孙称帝者,百有余年。左衽之盛,未之有也。”
资治通鉴记载:魏主(指太武帝)为人,壮健鸷勇,临城对阵,亲犯矢石,左右死伤相继,神色自若;由是将士畏服,咸尽死力。性俭率,服御饮膳,取给而已。群臣请增峻京城及修宫室曰:“《易》云:‘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又萧何云:‘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壮不丽,无以重威。’”帝曰:“古人有言:‘在德不在险。’屈丐蒸土筑城而朕灭之。岂在城也?今天下未平,方须民力,土功之事,朕所未为。萧何之对,非雅言也。”每以为财者军国之本,不可轻费。至于赏赐,皆死事勋绩之家,亲戚贵宠未尝横有所及。命将出师,指授节度,违之者多致负败。明于知人,或拔干于卒伍之中,唯其才用所长,不论本末。听察精敏,下无遁情,赏不遗贱,罚不避贵,虽所甚爱之人,终无宽假。常曰:“法者,朕与天下共之,何敢轻也。”然性残忍,果于杀戮,往往已杀而复悔之。
轶事典故
微服涉险
拓跋焘率骑兵抵达统万城外。狂风大作,飞沙漫天,赫连昌借着风势猛攻魏军。拓跋焘一边在逆风中率军抵挡(他亲自杀死了夏军大将斛黎文),一边派遣精锐骑兵从左右两侧绕到夏军的后方,顺风而击,大败夏军。在夏军溃败后,拓跋焘决定穿上夏国的军服进入统万城,一探虚实。拓跋齐劝阻无效。于是,拓跋焘、拓跋齐还有数名魏军将士,换上了夏军将士的服装,跟随着夏军的溃兵,进入了统万城。然而,有的溃兵曾看到过他们换衣服的场面。统万城守军在获知这个消息后,关闭了所有的城门,防止混入的魏军出城。拓跋焘、拓跋齐等数人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混入了夏国的皇宫,拿到了一些女人穿的裙子。到了晚上,他们把这些裙子互相系好,并把一端系在槊上,把槊卡在城垛上。趁着夜色,他们沿着这些裙子,顺利的滑下了巍峨的统万城城墙
恪守节俭
拓跋焘生性节俭,车马衣服饮食,只要刚好够用就行。他从不吃山珍海味,从不给他所宠幸的嫔妃们赏赐华丽的衣服。
赫连勃勃性情奢侈,在建造的夏国首都——统万城时,城高十仞,其厚三十步,上广十步,宫墙五仞。宫殿更是台榭高大,飞阁相连,雕镂图画、绮绣、丹青。拓跋焘对左右的随从们说:“像手掌一样大的小破国家,竟然如此滥用民力!如果不灭亡,还有天理吗?”
大臣们曾经请求拓跋焘增高京城的城墙并且修造皇宫,并说:“《易经》上说:‘王公设险,以守其国。’萧何有曾经说:‘天子以四海为家,皇宫不够壮丽不足以显示皇帝的威严。’”但拓跋焘却反驳道:“古人曾说过:‘在德不在险。’赫连氏蒸土筑城却仍然被我消灭了,难道是城墙不够高的原因吗?天下还未平定,正需要民力,建造宫室的事情,我是不做的。萧何的话,说的不对。”
吊民伐罪
北魏将领韩茂跟随拓跋焘讨伐赫连昌,大破敌军。但随后,赫连昌收拢败兵龟缩于统万城,坚守不出。于是,拓跋焘对诸将说:“现在如果穷兵极武的强攻统万城,这不是吊民罚罪、抚慰百姓的办法。明年,我当与诸位爱卿一起攻取它。”于是,北魏军队迁徙民众而还。
彰显廉洁
拓跋焘在平定赫连昌之后,带领众位将领进入赫连昌的府库,命众将可以任取金玉。众将都把金玉抱了满怀,一名叫公孙轨的将领却不伸手拿金玉。太武帝于是亲自取金玉赐给公孙轨,并对公孙轨说:“你可以说是面临财货而不贪,我之所以对你格外赏赐,是要向众人彰显你的廉洁。”
甘愿道歉
拓跋焘曾经热衷于下棋。有一次,古弼入宫有事上奏,遇上太武帝和给事中刘树下棋。古弼侍奉坐了很久,不能得到机会报告。于是起身,跑到在太武帝面前揪住刘树的头,拉下床来,用手打他的耳朵,用拳头打他的背说:“朝廷不理事,实在是你的罪过!”太武帝变脸放下棋说:“不听取奏事,是我的过错,刘树有什么罪?你快饶了他!”古弼将事情详细报告。太武帝惊异古弼的公正耿直,并没有追究他的以下犯上之罪,并且同意了他的上奏,将土地赐给百姓。
事后,古弼醒悟道:“臣子在君主面前逞其心志,是有罪的。”于是,古弼前往公车门,取下帽子打起赤脚,弹劾自己请求治罪。太武帝派遣使者召见他。等他到达后,太武帝说:“你戴上帽子穿起鞋子。我听说建筑祭祀处所的时候,跛着脚而修筑,端正帽子而敬神,神赐给他福禄。如此说来你有什么罪过?从今以后,如果利于社稷,有益国家便于民众,即使困顿仓促,你就尽管行事,不要有所顾虑。”
甘愿受限
拓跋焘大阅兵,将要在黄河以西狩猎。古弼留守,诏令把肥壮的马匹给予骑乘的人,古弼命令给予瘦弱的马匹。拓跋焘大怒道:“尖头奴(指古弼),竟敢限制我!我回朝廷,首先斩杀这个老奴。”古弼的属官恐惧担心被杀。古弼告诉他们说:“我以为侍奉君主使狩猎不至于娱乐游逸,罪过是小的。不防备意外,使敌寇放肆,罪过是大的。现在北方部族很强盛,南方敌寇没消灭,用狡猾的心愿窥伺边境,是我所忧虑的。所以挑选肥壮马匹预备军事需要,做不测事件的长远考虑。如果使国家有利,我为什么逃避死亡呢!英明的君主可以用道理劝说。如若降罪,这是我的罪恶,不是你们的过失。”拓跋焘听说后赞叹说:“有如此的臣子,真是国家之宝!”赐给古弼衣服一套、马二匹、鹿十头。
后来,拓跋焘在山北狩猎,大量捕获麋鹿几千头,诏令尚书调发牛车五百辆去运输。不一会儿,拓跋焘对随从的人叹气道:“笔公(指古弼)必定不会给我车,你们还是用马来运送麋鹿吧。”于是拓跋焘等人返回。拓跋焘等人行走一百多里后,收到了古弼的奏疏送到。古弼在奏疏中写道:“今年秋季谷粟成熟,麻菽遍布田野,猪鹿偷吃,鸟雁侵扰,风暴所消耗,早晚相差三倍,乞求怜惜从缓,使农民能够收割运载。”拓跋焘对左右的人说:“笔公(指古弼)果然如我所预测,可以说是国家重臣。”
识破反间
南朝宋刘义隆的将领到彦之、檀道济频繁进犯淮、颖,大相侵掠。王慧龙竭力反击,屡摧其锋。到彦之在给友人萧斌的信中曾这样讲,“亡人(南朝流亡到北朝的人)之中,唯王慧龙及韩延之可为深惮。不意儒生儒夫,乃令老子讶之。”于是,刘义隆决定使用反间计。在反间计中,所言:“王慧龙因为自己劳苦功高,但是却没有得到升迁重用,对朝廷十分怨恨,暗地里与宋军勾结,并要执司马楚之南叛,如今现在正在等待着刘宋的北伐,一旦有所机会就立刻南逃。”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听说之后,立刻否决了重臣们的猜疑,说此事绝对不可信,一定是宋军效仿齐国人来离间乐毅的手法。为了表示对王慧龙的信任拓跋焘亲自修书一封说“刘义隆害怕将军就如同害怕老虎一般,要用反间计加害于你,我心中自然有分寸。将军可以尽管放心,不要担心外面的风尘之言。”刘义隆的反间计没有成功,于是只好派遣刺客吕玄伯进行刺杀。
历史古迹
石刻祝文
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拓拔焘遣大臣李敞所刻的石刻祝文,存于嘎仙洞内的石壁上。1980年7月30日,中国考古学家米文平等人在此洞发现石刻祝文,结合当时在洞内发现的陶器碎片等,认定此处即为史书中记载的北魏祖庭。但该洞是否确实就是拓跋鲜卑的发源地,史学界尚有争论。
佛狸祠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东南有瓜步山,山上有佛狸祠。
《魏书·世祖纪下》记载: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宋元嘉二十七年击败王玄谟的军队以后,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南宋诗人辛弃疾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后又有《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
东巡御射碑
太延元年(435年)十月,太武帝东巡冀州、定州,二十日甲辰到定州,驻驾于新城宫。十一月十六日己巳,在广川(河北景县)校猎。二十三日丙子到达邺城(河北临漳),祭祀密太后(太武帝母杜氏)庙,并慰问老年族人,褒礼贤俊。十二月二十日癸卯派遣使者到北岳恒山祭祀。次年正月初二甲寅从五回道返回平城。
在东巡至河北易县南管头之南画猫村古徐水河谷时,见山岩险峭,景观奇丽,太武帝即兴演示射术,又命左右将士善射者进行射箭比试。镇东将军、定州刺史、乐浪公请求立碑纪念。到太延三年丁丑(437年)碑刻完工,乐浪公已去职,新任刺史征东将军、张掖公秃发宝周(秃发保周)接手此事。
东巡碑碑额题【皇帝东巡之碑】,史籍最早提到北魏太武帝东巡碑,是郦道元《水经注》。郦书之后,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六七易州满城县条,也曾提及此碑,称引的内容有溢出郦书者。此后东巡碑湮没无闻将近千年,直到1935年,由徐森玉(鸿宝)先生在河北易县觅得原碑,把20份拓本带回北平,次年傅增湘、周肇祥也前往摹拓,东巡碑才重新现身,为艺林所重。今碑已破碎,仅剩残片若干块。
家庭成员
父母
父亲:明元帝拓跋嗣
母亲:明元密皇后杜氏
后妃
皇后
太武皇后,赫连氏
敬哀皇后,贺氏,初为夫人,生拓跋晃。追封皇后。
妃嫔
左昭仪冯氏,北燕昭成帝冯弘季女、北魏辽西王冯崇、冯朗、冯邈妹、柔然可汗斛律妻姐,为文明太后姑母。
左昭仪闾氏,生南安王余。原为夫人,吴提妹妹。
右昭仪沮渠氏,沮渠蒙逊女,即兴平公主。
贵人赫连氏,赫连皇后妹妹。
贵人赫连氏,赫连皇后妹妹。
椒房越氏,生晋王伏罗
椒房舒氏,生东平王翰
椒房弗氏,生临淮王谭
椒房伏氏,生楚王建
子女
景穆皇帝拓跋晃,生母贺皇后
晋王拓跋伏罗,生母越椒房
东平王拓跋翰,生母舒椒房
临淮王拓跋谭,生母弗椒房
楚王拓跋建,生母伏椒房
南安隐王拓跋余,生母闾左昭仪
拓跋小儿,早逝,生母不详
拓跋猫儿,早逝,生母不详
拓跋真,早逝,生母不详
拓跋虎头,早逝,生母不详
拓跋龙头,早逝,生母不详
上谷公主,嫁乙瑰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与神话传说中,妲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她的名字与狐狸精这一形象紧密相连,成为了详情
朱瞻基,明朝的一位皇帝,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他的寿命并不长,这引起了人们对他死因的广泛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太监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被阉割,从而在皇宫中服侍皇帝和后宫。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物以其独特的经历和命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樊哙是西汉初年的一位重要将领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事件因其背后的复杂人性和权力斗争而引人关注。其中,范雎建议秦王杀白起的事件就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物以其独特的才华和成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李淳风和袁天罡是唐朝的两位传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帝因为他们的英勇和智慧而被称为战神。然而,明朝的一位皇帝朱祁镇却因为一个讽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女性因她们的智慧、勇气和野心而被载入史册。太平公主就是其中一位。她是唐高宗李详情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的行为和思想超越了他们所在的时代,让人们不禁怀疑他们是否是穿越者。其中,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西汉初期的将领灌婴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长寿而著称。作为刘邦的重要支持者,灌婴在建立详情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瑰宝中,宋代词人晏殊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沉内敛的情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名篇佳作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朝代的都城选择和历史记录都是其政治、经济、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朝作为详情
在中国的姓氏文化中,每一个姓氏都有其独特的起源和来历。其中,马姓的起源和来历尤为引人注目。据历史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姓氏因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意义而闻名。其中,满族的八大姓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姓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国时期无疑是一个充满战争与智谋的时代。其中,蜀汉的杰出将领姜维以其卓越的军事详情
在古代,金属不仅是重要的实用资源,更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历史上,七种金属——金、银、铜、铁、锡、详情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宫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奢华生活的集中地。作为皇家后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嫔妃们详情
在古代传说中,夏朝人享有极长的寿命,这一说法流传至今,让不少人对夏朝时期的人类寿命产生了好奇。然详情
霍元甲,作为中国武术史上的传奇人物,以其精湛的武艺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受人们敬仰。然而,关于他的死详情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人物以其多才多艺和卓越成就影响着历史进程。张謇便是其中一位杰出详情
在北京郊外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不仅因历史悠久而闻名,更因其桥上石狮子的数量详情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中,四大灵兽以其独特的形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战役以其出人意料的结果而闻名于世。其中,以少胜多的战役尤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它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在道教神话中,真武大帝是一位备受崇敬的神灵,他不仅是北方的守护神,更是掌管北天门、管理三界妖魔的详情
成语兔死狗烹是一个充满故事性的成语,它的意思在于表达一种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行为。具体来说,这个详情
《全唐诗》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编撰的。 《全唐诗》的编纂工作始于清代,由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与神话传说中,妲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她的名字与狐狸精这一形象紧密相连,成为了后世文化中代表妖媚女性的典型符号。然而,历史上的妲己是否真如传说中那样妖媚惑主?她又是如何被丑化成狐狸精的呢? 第一段:历史上的妲己 根据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