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出师表原文-出师表翻译
2021-10-09 14:53:02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主要对当前蜀汉的政治和经济以及军事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先帝的恩德给予追忆,对于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进行陈述,阐明出师的主要原因,对于当前的人事问题进行适当的安排,全文中贯穿了对于刘婵的规诫。通过《出师表》,既可以看出来诸葛亮的忠贞,也可以看出来他对刘后主的担忧。文章的结构非常完整,利用了明晰的表意,是章表文学当中属于精英文化,是我国非常著名的散文名篇。

image.png

  《出师表》

  一、蜀汉当时的政治背景

  蜀汉的证券由诸葛亮执掌之后,对蜀国和东吴的关系进行修复,并且亲自率兵南征,将西南边境的各种叛乱进行评定。南征为全力北伐奠定了基础,在建兴五年,诸葛亮亲自率兵北伐,向后主上书《出师表》。

  诸葛亮亲自来到前线对战争进行指挥,因此国家的运转无法直接的控制,诸葛亮对朝廷做出如下的安排:

  派遣张裔对丞相府的工作进行主持,在出征期间,张裔实际上就是代理丞相,以诸葛亮的规定的政策原则为基础,对国家的日常事务进行处理。张裔在建兴八年趋势,丞相一职由蒋琬接替,诸葛亮历次进行北伐,蒋琬不仅对朝廷的政务进行主持,对于后勤的工作也处理的非常好,对于前线是一种良好的支援,得到诸葛亮的深深的信任。

  宫中的主要馆员就是侍郎、侍中,虽然官位不是很大,但是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之前需要由宦官进行担任。诸葛亮是一个比较精明的政治家,善于吸收历史的经验,对当时的形式进行深度,加以防备宫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诸葛亮不以宦官,主要派遣士人对宫中的政令进行掌管,在根本上,杜绝宦官之祸的发生。

  宫中的关键人物就是董允,宫中的主要的事务就是以府中的意图和决定为基础,对诏令进行发布,需要经过皇帝的批准,而董允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主君进行规劝和制约,协调丞相府的行动,给予密切的配合,避免出现阳奉阴违的活动,需要形成有力的势力,可以制约丞相府的权力。在当时的蜀汉政局当中,董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image.png

  诸葛亮

  二、《出师表》的思想格局

  (一)兴复汉室。

  在《出师表》当中,可以看出来诸葛亮兴复汉室的梦想。在《出师表》当中,诸葛亮列举了对于蜀汉政权忠贞又非常重要的任务,“侍郎、侍中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不仅是对他人进行评价,也将诸葛亮自己的心迹进行表明,我国在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忠君思想就已经牢牢的结合了爱国情操。刘备临终之时,将刘婵托付给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自取。”刘备的平生的志愿就是“奖率三军,被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因此诸葛亮有义务为刘备完成平生的志愿。

  (二)昭彰德威。

  刘备在临死之前面对刘婵说出这样的话:“汝与丞相从一事,事之如父。”而刘婵和诸葛亮实际上是君臣的关系,他们俩之间父子和君臣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办法将这种复杂的关系进行融洽的处理。诸葛亮恪守君臣的关系,也没有丧失长辈的职责,在《出师表》当中,诸葛亮对刘婵进行发自肺腑的谆谆教导,但是并没有应用比较狂傲的语言,对于刘婵却产生威胁的感觉。诸葛亮不仅说出“报先帝而忠陛下”的话,也说出了“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诸葛亮非常重视法治。在《出师表》当中,诸葛亮强调“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如果北伐没有取得效果,就要“治臣之罪”。诸葛亮非常主张法治,强调将法治落实到实际之处,诸葛亮执法不会受到来自大夫的约束,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这样一来,受法者就会产生死而不怨的感觉。这样可以看出来诸葛亮是以德治本,利用法威治标,结合德威并用,使儒法思想实现合二为一。

image.png

  刘备

  (三)统一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诸葛亮五次北伐都已失败告终,但是他值得肯定得是统一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策当中,他就提出了兴复汉室的计划,具有一定的远见,天下三分和诸葛亮的积极努力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是针对其客观实际,并且完全的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发展。227年,诸葛亮上书《出师表》,开始着重准备北伐,但是蜀国的军力已经大不如前,诸葛亮也是深知这一点,诸葛亮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城危机存亡之秋也。”诸葛亮相信依靠人的因素就可以将环境因素进行战胜,这是一种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诸葛亮在各个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使蜀汉得以存在。和吴国结盟,对于北伐具有积极的影响。针对政理内修的方面,主张兴修水利,大力发展生产,对耕织给予奖励,对益州的贵族实力进行限制,对兵器进行改革。诸葛亮将统一作为自己的责任,诸葛亮认为“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置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见也”,诸葛亮依靠这种精神,对自己形成鼓励,亲自率领大军北伐,虽然最终的结果是出师未捷,但是他的一生可以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概述,文天祥曾经对其称颂道“至今出师表,读之泪沾胸”。

  结束语

  通过以上综合的论述,对《出师表》的思想格局及蜀汉政治背景进行全面的论述,可以对诸葛亮自身的政治理想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出师表》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确诸葛亮对刘婵的良苦用心。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曹植:三国时期的文学巨匠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