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朱儁怎么读-朱儁是谁
2021-10-08 10:26:01

  朱儁(jùn)(?—195年),字公伟,东汉末年名将。

  朱儁出身寒门,赡养母亲,以好义轻财闻名,受乡里敬重。他后被太守徐珪举为孝廉,任兰陵令,颇有治绩。再升任交州刺史,他以家兵五千大破叛军,平定交州。战后以功封都亭侯,他入朝为谏议大夫。光和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朱儁以右中郎将、持节平定三郡之地,以功进封西乡侯,迁镇贼中郎将。他又率军讨平黄巾,“威声满天下”。中平二年(185年),他进拜右车骑将军,更封钱塘侯。后为河内太守,他击退进逼的张燕。权臣董卓秉政时,想任朱儁为副手,遭其婉拒。其后出逃荆州,他更屯军中牟,徐州刺史陶谦等欲推举他为太师,并传檄各州牧伯,相邀讨伐李傕、奉迎天子。但朱儁却奉诏入京任太仆。初平三年(192年),他升任太尉、录尚书事。兴平元年(194年),他行骠骑将军事,持节镇关东,因故未成行。

  兴平二年(195年),李傕与郭汜相互攻杀,郭汜扣留朱儁作为人质。朱儁性格刚烈,即日发病而死。

image.png

  朱儁

  人物生平

  早年孤贫

  朱儁幼年丧父,母以贩缯为生。当时朱儁以孝养母亲而知名,其为人好义轻财,乡里都敬重他。

  与朱儁同县的周规在之前受征辟时曾向公府借钱百万以整饰衣冠。后来周规家贫不能偿还,朱儁于是以母亲的缯帛去为周规还债。朱儁母亲因此十分愤恨并怪责他。朱儁却以先贫后富的道理安慰她。本县县长度尚深以朱儁为奇,把他推荐给郡守韦毅,于是朱儁开始在郡中任职。后任太守尹端任用他为主薄。

  熹平二年(173年),尹端征剿许昭失利,被州刺史举奏,应问斩刑。朱儁悄悄到京师,花费数百金,买通主持章奏的官员,把刺史的奏章加以改动,于是尹端才得输作左校。尹端见罪过减轻,大喜,但心中疑惑,不知为何得减罪过。朱儁也始终没对人提起过。

  平定交州

  下任太守徐珪荐举朱儁为孝廉。后升任兰陵县令。朱儁任官,有过人的才能,东海相又上表推荐。光和元年(178年),交州群盗并起,交趾郡及合浦郡乌浒蛮叛乱,更招引九真郡和日南郡人民去进攻郡县,州牧、郡守软弱无能,不能禁止。同时梁龙率八万人,和南海太守孔芝一起反叛,攻破郡县。朝廷任命朱儁为交趾刺史,于家乡会稽郡招募家兵及所调合五千人进入交趾平乱。朱儁受到任命,回到本郡检选家兵,调发士众,得五千人,朱儁分两道而入,到交州州界时按兵不动,先遣使到交趾郡探听叛军虚实并宣提朝廷威,以动摇群众之心;及后朱儁就与七郡军队一同进击,成功斩杀梁龙,招降数万人,很快就平定叛乱。光和四年,朱儁更击败乌浒蛮。朝廷论功封为都亭侯,并征他入朝任为谏议大夫。

  黄巾之乱

  光和七年(184年)二月,黄巾之乱爆发,朝内公卿因朱儁有才略而推荐他,于是拜为右中郎将、持节,与左中郎将皇甫嵩讨伐颍川黄巾叛军。朱儁先与黄巾军波才部作战,失败。皇甫嵩退守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东北),波才于是进围皇甫嵩所据的长社。当时,城中兵少,众寡悬殊,军中震恐。皇甫嵩安慰部下,并打算使用火计。天遂人愿,当晚大风骤起。皇甫嵩命令将士扎好火把登上城墙,先派精锐潜出围外,纵火大呼,然后城上点燃火把,与之呼应。皇甫嵩借此声势,鸣鼓冲出。黄巾义军缺乏战斗经验,惊慌散乱,被迫后撤。这时,曹操也奉命赶来,于是皇甫嵩、曹操、朱儁合兵,乘胜追击。黄巾义军顽强抵抗,数万人惨遭屠戮。

  接着,皇甫嵩又和朱儁一起乘胜镇压汝南、陈国地区的黄巾军,并追击波才、进攻彭脱,连连取胜,平定了三郡之地。皇甫嵩上表朝廷,推功于朱儁,朱儁被封为西乡侯,迁镇贼中郎将。

  当时南阳黄巾首领张曼成起兵,自称“神上使”,拥众数万,杀郡守褚贡,屯驻宛城(今河南南阳)百余日。后任太守秦颉击斩张曼成。黄巾余兵又举赵弘为帅,人众越来越多,达到十几万人,据守宛城。朱儁、荆州刺史徐璆和秦颉合兵,共一万八千多人,进击赵弘,从六月直到八月,始终不能取胜。有人上奏,要召朱儁回京。司空张温上疏劝阻,他说:“当年秦用白起,燕任乐毅,都是旷年持久,才能够克敌。朱儁讨颍川,已经有功效,率部南征,计划已定,临阵换将,这是兵家所忌的,应该给他时间,让他成功。”灵帝依议。朱儁于是挥兵急攻宛城,杀死赵弘。

  黄巾义军又以韩忠为帅,仍然占据宛城,继续抵抗。朱儁兵少不敌。于是解散城围,扎下营垒,筑造土山,面对城内。鸣鼓呐喊,摆出进攻城西南的态势,但这却是朱儁声东击西的计划。黄巾军全都赶赴应敌。朱儁却自率精兵五千,进攻东北,将士鼓勇,登城而入,韩忠退守小城,惊惧非常,请求投降。

  朱儁的司马张超及徐璆、秦颉皆欲听之,打算纳降。但朱儁认为要攻硬讨伐才能有效镇压叛乱,纳降反而让他们顺境时就进兵侵掠,逆境时就请降,是纵容他们的行为。他说:“出兵有形同而实异的地方。当初在秦末的时候,人民没有稳定的君主,所以以赏附来劝降。现在海内一统,只有黄巾造反,纳降他们不能使人向善,讨伐他们足以惩恶。现在如果接受他们的投降,那就滋长他们造反的意念,给他们有利就进战,不利就乞降的想法,这是纵敌长寇的策略,不是良计。”说完,下令急攻,但一连数日,都未能攻克。

  朱儁登上土山,瞭望黄巾营垒,然后对张超说道::“我知道了!贼人的外围坚固,内营逼急,求降不得,想出也出来不得,所以他们殊死战斗。万人一心,尚且不可当,何况是十万呢!强攻的害处太大了。不如把包围撤除,集合部队进城。韩忠看见包围已经解除了,一定会自己出来,等他们出来,兵心就散了,这是易于攻破的方法啊。”

  于是下令解围。韩忠见围解,果然引军出战,朱儁乘势进击,众心因包围已撤而松懈,朱儁大破其军,追击十余里,杀万余人。韩忠等人只好投降。不过因秦颉杀掉投降的韩忠,黄巾余众不能自安,又以孙夏为帅,还驻宛城。十一月癸巳日(185年1月11日),朱儁进攻,孙夏败走,朱儁至西鄂精山击败其部众,纵兵击杀数万。余众于是解散,南阳黄巾被平定。

  中平二年(185年)春天,朝廷任命朱儁为右车骑将军。朱儁率兵回京,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增加食邑五千户,改封钱塘侯,加位特进。后来因为母亲丧离职。服毕起家,任将作大匠,转任少府、太仆。

  退张燕

  黄巾起义之后,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其中大声的就自称雷公,骑白马的就自称张白骑,行动轻便的就说是飞燕,胡须多的就号称于氐根,大眼的就说大目,如此多的称号,都各有原因。人多的聚众二三万,小的也有六七千人。其中,以常山人张燕势力最大,他轻勇矫捷,军中都号称是“飞燕”,他善得士卒的爱戴。据众百万,占据黑山,朝廷无法讨平。后来,他遣使至京师,投降了朝廷,被拜为平难中郎将,领河北诸山谷事。

  后来,张燕渐渐率兵侵犯河内郡,进逼京师。朝廷任命朱儁为河内太守,率领家兵击退张燕。后来他们大多都被袁绍所讨平。此后,朱儁历任光禄大夫、屯骑校尉、城门校尉、河南尹。

  拒任太仆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把持政权。因朱儁是功高望重的将领,董卓对他格外小心。外表与他亲近交结,内心则对他颇为忌惮。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州郡起兵讨伐董卓,推袁绍为盟主,兵锋甚为强盛。董卓感到恐惧,想请公卿们商议迁都长安,朱儁屡次阻止。董卓虽然厌恶朱儁和自己作对,但贪图他的高名,于是上表奏请朱儁为太仆,做自己的副手。

  使者到朱儁府上后想要宣示诏命,朱儁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却乘机说:“国家西迁,必孤天下之望,以成山东之衅,臣不见其可也。”使者听了,很感奇怪,问他:“召您受任,您坚决拒绝;没问您迁都的事,您却说了半天,这是为什么呢?”朱儁说:“副相国,我不能胜任,迁都计,也不是急事。辞却不能胜任的职务,说点不关紧急的话,是我们做臣子的本分。”使者又问:“迁都的事,我从没听到过。就算朝廷有此打算,也还没有透露出来,您怎么知道的呢?”朱儁又煞有其事地说:“这可是董相国告诉我的,否则,我怎能知道?”使者没办法,只好回去复命。此事于是作罢。

  受诏入朝

  初平二年(191年),董卓迁都长安后,朱儁留守洛阳,当时朱儁正与关东诸将通谋,图作其内应,但及后因惧被董卓袭击,于是弃官逃奔荆州。董卓于是以杨懿为河南尹守洛阳,朱儁知道后进兵洛阳,逼走杨懿,但随后就因当时河南郡地已残破,资源不足支持他,于是屯驻中牟,并向州郡请求派出军队支持他讨伐董卓,当时徐州刺史陶谦派来精兵三千,其他州郡也派了一些兵来,陶谦便上表奏任朱儁代理车骑将军,展开讨伐董卓的军事行动。但朱儁被董卓所派的李傕、郭汜所败,朱儁自知不敌,于是留在中牟不前进。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王允等诛杀,李傕、郭汜等董卓旧将听从贾诩的建议,进攻长安,最终成功杀死王允,掌握朝权。当时朱儁仍在中牟,陶谦就是就以朱儁是名臣,且有战功,认为可以委以大任,故此与一众豪杰共推朱儁为太师,并移檄各州,共讨李傕并奉迎天子。同时,李傕用太尉周忠及贾诩的计策,征召朱儁入朝。两条道路,摆在面前,何去何从,亟待选择。当时朱儁军吏都恐惧入关,皆打算响应陶谦的行动。朱儁却不慌不忙,说出了一番道理。他说:“用天子的命令召臣子,应当不等征召就要去,何况是天子的诏命呢?而且李傕、郭汜是奸乱小人,樊稠是平庸无用的人,没有别的什么远大的谋略,又势力相等,变乱必定发生。我乘他们的不备,突然行动,那大事就可以成功了。”朱儁以李傕征召的诏命是以天子之名所行,以君臣之义应当服从,同时亦打算乘着李傕等人之间的矛盾夺回朝政大权,于是拒绝了陶谦的建议而应召入长安,复任太仆,陶谦等亦唯有作罢。

  愤恨猝逝

  初平四年(193年),朱儁代周忠任太尉,录尚书事。兴平元年(194年)秋天,朱儁因日蚀而被免官,又奉命代理骠骑将军职务,持节镇关东。不过,朱儁尚未出发,李傕就在兴平二年二月乙亥日(195年3月2日)杀了同为董卓旧将的樊稠,令诸将互相猜疑,郭汜自疑李傕将加害自己而与李傕相攻,长安于是大乱,朱儁于是不出,留拜大司农。后汉献帝下诏命朱儁与太尉杨彪等十多人游说郭汜,要他与李傕讲和,但郭汜不肯,更留朱儁等人为人质。朱儁性格刚直,不堪受此辱,即日就发病去世。

  性格特征

  朱儁除了以孝养闻名,亦因其轻财好义而得乡里敬重。例如一次同郡人周规被公府所辟命,即将出发,就向郡府借了百万钱去整饰衣冠。后来郡府督责讨还,周规家贫不能偿还,朱儁于是伤了母亲的缯帛去为周规还债。朱儁母亲因为为生的缯帛被朱儁拿去了,十分愤恨并怪责他。朱儁却说:“小小损失其实是大得益,我们先贫而后富是必然的事。”

  朱儁曾任会稽太守尹端主簿,但一次尹端因讨伐叛贼许昭失利,被扬州州府举奏,将被处死。朱儁却悄悄到京师,并以数百金贿赂主掌章奏的官吏,令其修改州郡所奏的奏文,将死刑改为力役和贬官。尹端得知免死后十分高兴,却不知原由,朱儁亦没说出原委。

  人物评价

  总评

  朱儁镇压黄巾之乱,手段过于血腥。但他不附董卓,明显其节,讽刺迁都,曲表其愤,欲乘(李)傕、(郭)汜,更见其深谋远虑。对此,则应一分为二地给予评价。

  历史评价

  陶谦等:将军君侯,既文且武,应运而出,凡百君子,靡不颙颙。’故相率厉,简选精悍,堪能深入,直旨咸阳,多持资粮,足支半岁,谨同心腹,委之元帅。

  虞翻:故太尉上虞朱公,天姿聪亮,钦明神武,策无失谟,征无遗虑,是以天下义兵,思以为首。

  范晔《后汉书》:①皇甫嵩、朱儁并以上将之略,受脤仓卒之时。及其功成师克,威声满天下。值弱主蒙尘,犷贼放命,斯诚叶公投袂之几,翟义鞠旅之日,故梁衍献规,山东连盟,而舍格天之大业,蹈匹夫之小谅,卒狼狈虎口。为智士笑。岂天之长斯乱也?何智勇之不终乎!前史晋平原华峤,称其父光禄大夫表,每言其祖魏太尉歆称“时人说皇甫嵩之不伐,汝豫之战,归功朱儁,张角之捷,本之于卢植,收名敛策,而己不有焉。盖功名者,世之所甚重也。诚能不争天下之所甚重,则怨祸不深矣”。如皇甫公之赴履危乱,而能终以归全者,其致不亦贵乎!故颜子愿不伐善为先,斯亦行身之要与!②黄妖冲发,嵩乃奋钺。孰是振旅,不居不伐。俊捷陈、颍,亦弭於越。

  张预:孙子曰:“将能而君不御者,胜。”隽得假日月而破赵洪。又曰:“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隽攻西南而掩东北。又曰:“围师必阙。”隽解围而降韩忠是也。

  郝经:嵩儁有大将之略,昧匡时之几,遂为桀逆所制,不能以功名终。

  李贽:呜呼,皇甫义真之不死于辈卓之手者,幸也;若朱隽者,不赴陶谦等倡议之招,而赴傕、汜,卒为汜所留,而死于郭汜之手。噫,何以异哉!

  黄道周:郡贼梁龙,反于交趾。命隽往征,拜为刺史。调兵五千,不轻直抵。威德先扬,使其惊靡。七郡齐攻,自斩而死。再讨黄巾,赵洪正起。三月攻围,犹然对垒。有司召还,张温疏止。隽急进兵,洪方斩矣。韩忠据宛,复为虎兕。战败欲降,众以为喜。隽独不从,细陈底里。利则横行,钝则权已。长寇纵奸,最不可倚。解围斩之,功方足记。

  王夫之:①朱儁曰:“秦项之际,民无定主,赏附以劝来者。”此后世之权术,不可与三代并论。……以黄巾之徧天下也,不数年而定,汉虽亡,不亡于黄巾之手,则朱儁之所持者定矣。②若燮者,托以六尺之孤,正色从容而镇危乱,植也、儁也、允也,智勇形而中藏浅,固不足以测燮之涯量矣。③但言才,则与志浮沈,与情张弛,一匹夫而已矣。……乃至朱儁、皇甫嵩之荡除黄巾而束缚于董卓。乱国之朝廷所倚赖,乱世之人心所属望,皆其不可与有为者也。④绍、术、瓒、表虽怀异志,而朱儁、曹操、刘虞、孙策,夫岂不可激厉入援以解天子之困厄。

  蔡东藩:黄巾之平,皇甫嵩为首功,朱儁其次焉者也。朱儁与皇甫嵩齐名,而谋略不及皇甫嵩,颍川之役,微皇甫嵩,儁且一蹶不振矣;若汝南陈国之平贼,亦赖嵩为主帅,而儁得分功,至移讨宛城,两月不下,必待朝廷之督促,方苦心焦思,用谋破贼,然亦幸遇赵弘韩忠之犷悍无谋,乃得为儁所算耳。

  后世地位

  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朱儁位列其中。《十七史百将传》是一部中国古代的名将的传记。又称《百将传》、《正百将传》,是北宋东光(今河北省东光县)人张预(字公立)用了数年时间编写的。他从十七史中选出一百位名将编写他们的传记。此书是按照《孙子兵法》的思想编写的,后世许多的名将传记都是受到了他的影响。

  家庭

  子

  朱皓,字文明,朱儁之子,有才行,官至豫章太守,被笮融所杀。一说交州刺史朱符亦是朱儁之子,但因其为盗所杀、名声不佳,故《后汉书》等未有记载。

  主要作品

  《全后汉文》有朱隽的作品1篇:《奏上灵怀皇后尊号》。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朱儁形象与正史相似。是汉车骑将军。黄巾造反时,为中郎将,引军讨伐。屡立功绩,迁车骑将军,河南尹。后董卓余党李傕、郭汜乱政,掠夺公卿,朱隽对汉室衰微的状况感到悲哀,归家后即病逝。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曹植:三国时期的文学巨匠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