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白马之盟的故事-白马之盟是什么意思
2021-10-01 13:02:02

  白马之盟,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与刘氏诸王以杀白马方式定立的一种盟约,也是古代盟誓的方式之一。

image.png

  刘邦立下白马之盟画作

  起因

  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为了打败项羽,采取拉拢其他诸侯王的外交策略,从而打败项羽取得天下,在战后不得不与这些与他结盟诸侯王分享果实。而且在战争中,汉王刘邦迫于形势又把手下一些战功卓著的将领封为诸侯王。这些诸侯王主要有: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赵王张骜、韩王韩信(即韩王信)、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楚汉战争时,汉王刘邦仅是他们的盟主,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君臣关系。战后,刘邦成为各诸侯王实力最强者,因此其他诸侯王尊其为皇帝。

  汉初异姓诸侯王,国土幅员辽阔,而且又高度自治,而且这些异姓王国连成一片。中央的政令往往无法到达他们,这点早在楚汉战争末期就已经出现端倪。实际上这些异姓诸侯王多对中央也是三心二意。因此刘邦称帝后但对异姓诸侯王心存疑虑,害怕其谋反,危及自己的江山,于是着手翦除异姓诸侯王和功臣势力。先是燕王臧荼造反,接着又有人举报楚王韩信谋反,刘邦采纳陈平之计将韩信掳至长安,降为淮阴侯,最后藉吕后之手斩杀韩信。

  其后彭越、英布、韩王信、臧荼、卢绾等王皆一一被其削除。其将异姓诸王清灭后,汉太祖刘邦吸取秦亡的教训,又封自己的子侄为王,实行郡国制,以保刘氏江山稳固。然而,随着吕后势力日大,刘邦担忧汉室江山被吕氏夺去,因此在其晚年与刘氏诸王杀白马为盟,以策万全。

image.png

  吕雉画像(汉高祖刘邦皇后)

  内容

  第一,国以永存,施及苗裔。(只要汉帝国存在,大臣们及其子孙就永远有酒喝有肉吃)。

  第二,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非皇族成员不得封王,如没有军功者不得封侯)。

  结果

  刘邦驾崩后,吕后要立诸吕为王,右丞相王陵以此加以反对,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顾全大局假意奉承表示吕后此举并无不可,结果吕后大封诸吕为王,吕氏的诸侯王直至吕后死后被废。

  在西汉末年,王莽以外戚身份弄权,被封为假皇帝,最后篡汉,将此盟约撕毁。其后汉光武帝重建汉朝,此盟约被重提。直至东汉末年曹操称魏王,其后其子曹丕继任魏王并篡汉称帝后,白马之盟才被彻底终止。

  终汉之世“非刘氏不王”这个祖训除了在上述的三个时期以外,都被严格地遵守,因此可见此盟约对汉代皇帝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

  影响

  白马之盟的前一条,是维护刘氏皇权,后一条是维护军功集团。从而解决皇帝与军功集团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汉初,他对维护刘氏皇权和国家政局的稳定起过重要的作用,吕后八年皇族与功臣联合诛除吕氏外戚。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都产生了相当的副作用。

  前者本意是巩固汉家天下,但却因为过于依赖同姓王而使其坐大。汉文帝时,先后发生了济北王和淮南王的叛变;而汉景帝时更发生了七国之乱。最终这些叛乱皆被平定,而景帝亦乘胜收回封国的官吏任免权,削弱了封国的实力。其后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同姓王的实力被大幅削弱,变成一种虚衔。结果刘邦白马之盟的原意消失,只作为训言留下。

  后者在后来大大限制了国家对优秀人才的吸收,从而危及到国家的利益。比如汉初贾谊虽然有才,但却遭到功臣故旧们的集团排斥。自汉景帝开始以无功的外戚为列侯,稍稍打破这一原则。汉武帝时以丞相公孙弘为列侯,开非军功文臣为列侯这一先河。又推行推恩令,大批宗室子弟得以为列侯。西汉末,虽然军功可以为列侯,但是已不是主要封侯徒径。

image.png

  周亚夫引用白马之盟进谏

  评价

  史家一般认为刘邦在登上皇位后害怕被夺权,并为了使其后代不用受到功臣压迫,因此铲除开国功臣,并订立白马之盟。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孙尚香:历史的真相与传说的融合

  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孙尚香这个名字往往与英雄、战争和爱情紧密相连。她是东汉末年东吴君主孙权的妹妹,也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妻子。然而,关于她的真实身份和生平,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将探讨正史中的孙尚香是否真的是刘备的妻子,并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