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史

《憨第德》历史-《憨第德》历史百科
2021-09-30 11:05:01

  《憨第德》外文名法语:Candide, ou l'Optimisme 编写于1759年,由启蒙运动时期哲学家伏尔泰所著,这是一部法国讽刺小说。

image.png

  这部中篇小说以一位名为憨第德(Candide)的青年揭开序幕,该小说先描述他在一位贵族的城堡里过着受庇护无忧无虑的生活(犹如伊甸园乐土),与贵族的女儿(Cunegonde)相互倾心,同时被他的老师潘格罗士灌输予莱布尼茨式乐观主义。然而,好日不长,一天憨第德一时冲动亲吻了Cunegonde,恰巧被她父亲撞见,于是憨第德被这贵族“踢着背”赶了出城堡。憨第德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旅行生涯,周游欧洲各地以及北美洲。一路上他见证并亲身体会了人间的苦难,潘格罗士所教授给他的乐观主义不断受到挑战,并开始不断质问人生的意义。在最后,几经离合,当众人再次聚在一块时,(伏尔泰为)憨第德做出结论,如不彻底的拒斥乐观主义,专注于现实辛勤耕耘,人生才不会那么痛苦,“我们必须深耕我们的心田”,而不是无休止地讨论哲学问题,否定潘格罗士的莱布尼茨式魔咒,“在千万可能世界中最美好的地方,结局永远会是美好的”“ It's for the best of all possible worlds”。

  《憨第德》以它讽刺的语调,以及它古怪、怪诞且紧凑的故事情节闻名。有着类似较严肃的教育小说或浪人小说的情节,它滑稽地模仿了许多冒险与爱情的陈词滥调,并以尖刻、风趣而不带感情的笔调描写其奋斗过程。被论述的事情仍旧通常取材自历史事件,例如七年战争及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当伏尔泰时代的哲学家们为罪恶问题争辩不休时,这本小说里的憨第德也不例外,尽管其更直接而滑稽。伏尔泰透过讽喻讥笑宗教信仰、神学家、政府、军队、哲学与哲学家;最显著的,他抨击莱布尼茨及他的乐观主义。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历史上的包拯斩过最大的官是什么官?——从史实与传说的辨析中还原真相

  在民间戏曲与影视作品的渲染下,包拯(包青天)的形象早已超越历史真实,成为铁面无私、上斩皇亲、下斩流民的司法象征。其标志性的三口铡刀——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更被赋予斩杀不同阶层罪犯的特权。然而,若以正史为据,包拯一生并未真正斩过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