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史

剪发礼历史-剪发礼历史百科
2021-09-26 17:28:01

  欧洲中世纪时期,天主教修道院的僧侣会进行剃度,而这种剃度的过程就被称为「剪发礼(Tonsure)」。但剪发礼的出现后,就有学说认为这是源于僧侣希望仿效曾追随耶稣的十二门徒,因为他们也曾为自己进行剃度。而另一学说认为, 剃度是古代男性奴隶的一种标志,僧侣的剃度,便是要具体地显示他们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是「上帝的仆人」。

image.png

  字源

  英语:Tonsure字源来自拉丁语:tōnsūra,字面意思为剪去

  概论

  剪发礼相传起源于古罗马时代,当时的奴隶需要剃掉头发。基督教徒采行这个仪式,以代表自愿成为上帝的奴仆。

  剪发礼通常只有在修士身上实施,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中,根据〈哥林多前书〉的记载,认为修女应该蒙着自己的头,不必进行剪发礼。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夏恽之名的正确读音与历史回响:解码东汉宦官的姓名密码

  在东汉末年的历史长卷中,"夏恽"作为十常侍集团的核心成员,其姓名读音常因"恽"字的生僻性引发争议。结合《新华字典》《百度汉语》等权威工具书及历史文献考证,可明确其标准读音为xià yùn(夏·运),这一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