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史

矮子丕平历史-矮子丕平历史百科
2021-09-26 10:47:27

  矮子丕平,查理·马特之子,又称丕平三世(Pépin III),公元751年至768年在位的法兰克国王的宫相。

  矮子丕平(Pépin le Bref)一称出现在后期史书中,应该是因为他身材矮小,因Bref在当时法语实意为court,短小之意。矮子丕平(Pépin le Bref)一称出现在后期史书中,应该是因为他身材矮小,因Bref在当时法语实意为court,短小之意。

  丕平是夏尔一世的父亲,加洛林王朝的创建者。公元741年10月22日,查理·马特去世,权力转移给儿子丕平和卡洛曼。747年,卡洛曼退休到修道院做僧侣,宫相位置移交给丕平。768年9月24日,丕平因水肿病死在巴黎。

  生平

  家族背景

  丕平三世的成功,与他有能干的爷爷和伟大的父亲是分不开的。他的祖父赫斯塔尔·丕平,排挤了众多凶狠狡诈的敌手,成为墨洛温王朝宫廷唯一的宫相。他的父亲"铁锤"查理·马特,进一步将墨洛温王朝的"懒王"玩弄于股掌之间,并慑服了法国各大诸侯,他在732年率领最早的十字军,击败了企图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入欧洲腹地的阿拉伯军队,更使他名声大噪,成为整个基督教世界的英雄。"铁锤"查理·马特登上国王大位的条件已经成熟,但他像中国的曹操一样,将这个任务留给了儿子。

  但矮子丕平与曹丕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还有一个有实力的哥哥-卡洛曼。丕平兄弟俩瓜分了父亲的领地之后,曾一度亲密合作,拥立了墨洛温家族后裔一个隐士为王,成为末代"懒王",并一同清除了忠于墨洛温王朝的大贵族。但他们的合作并非出于手足情深,而是因为利益交关。最后,兄弟两人都不愿同对方分享整个国家,在746年的决斗中,弟弟大获全胜,卡洛曼被迫遁入修道院。

  独揽大权

  至此,独揽大权的宫相矮子丕平下一步想作什么已经是“丕平之心,路人皆知”了。但由于墨洛温家族在日耳曼多神教时期流传下来的,与某些日耳曼神灵联系起来的君权神授仍是其篡位的阻碍,想要顺利篡位就必须找到新的君权神授。幸运的是,他碰上的是不断被北方的蛮族伦巴第人(日耳曼人的一支,来自斯堪的诺维亚半岛)侵扰,本身几如风中之烛的罗马教皇。教皇需要一位强有力的世俗统治者的支持,而矮子丕平需要教皇才能给予的新的君权神授。双方一拍即合,也成为意料中事。

  开创王朝

  751年,矮子丕平遣使晋见教皇札哈里亚斯,说:“法兰克国王虽属王族和称王,可除在公文上签名外实际没有任何权力。

  换言之,他们无权,只会照宫相的吩咐办事。”教皇心领神会,为换取法兰克的支持以反对伦巴第人的威胁,便回答道:“有实权的人应当称王,比徒有国王虚名的人称王更好。”于是,丕平在苏瓦松召开大会,隆重宣布教皇的“决定”,正式篡位称王,开创了加洛林王朝(751—987年)。丕平被贵族们高举在盾上,以示他们的拥护,红衣大主教卜尼法斯为丕平涂膏油、戴王冠,将墨洛温王朝末代国王希尔德里克三世囚禁在修道院。按传统,国王只需要由红衣大主教加冕就可以了,但作为篡夺者和开国者,若由教皇亲自加冕更能服众,这一美事很快就自动送上门来了。

  753年,伦巴第人再次威胁罗马,新教皇斯蒂芬二世冒着风雪,翻过阿尔卑斯山脉前往法国,亲往基尔西向丕平求援,亲自为丕平涂圣油、加冕,并当众宣布今后禁止任何人从非加洛林家族中选立国王,违者将受到剥夺神职、逐出教门的处罚。作为回报,在754和756年,丕平两次出兵意大利打败伦巴第人,将夺得的拉文那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给教皇。此事件就是被基督教世界称颂了千余年的“丕平献土”,从此在意大利的中部,一个政教合一的教皇国存在了1100多年。

  征服者

  丕平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战士和征服者,他的军事行动达到今日的法、意、德、西等国。在748、753年两度平定萨克森叛乱,为其子查理曼最后征服这个地区打下了基础。749年镇压巴伐利亚人的起义。他还占领了比利牛斯山以南的塞普提曼尼亚,和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纳尔榜,768年在征服阿基坦人后回国途中,因水肿病去世。按照法兰克人的传统,丕平将打下的江山平分给两个儿子查理和卡洛曼。卡洛曼早逝之后,查理继承了全部领土,即为一代雄主查理曼。

  历史影响

  矮子丕平对历史的影响,首先在于创造了教皇国。中世纪罗马教皇风头很旺,为影响欧洲政治力量平衡的重要一极,甚至还出现了“卡诺莎雪地求饶”这样的事件,除了教皇身上的一层神光之外,“教皇国”这个物质基础更为重要。而且,由于丕平献土缔造了教皇国,此后历代法国君主都以教皇的世俗庇护人自居(当然,这也有丕平的儿子查理曼的一部分功劳),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阿维尼翁之囚,也有了后来教皇国以法国为后台,阻挡了意大利统一的步伐。

  当然,矮子丕平被列入有重要影响的帝王行列中,还因为他开创了加洛林王朝,他的南征北战为其子查理曼称霸西欧打下了殷实的基础。

  矮子丕平与罗马教廷的结合,是当时最有实力者与最有名望者的结合,是新兴军事霸主与传统精神权威的结合,从而在当时纷繁错乱的欧洲政治秩序中脱颖而出。日耳曼蛮族文化与罗马基督教文化的结合,构成了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底色。

  丕平三世

  与教皇的关系

  丕平请问教皇,由于国王不理政事,他这个宫相应该怎么办。当时教皇也急需强有力的支持,于是表示“谁为法兰克操劳,谁就是它的主人”。这个回答正合丕平的心意。丕平把墨洛温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希尔德里克三世逼进了修道院,名正言顺地结束墨洛温王朝,开创了卡洛林王朝。

  751年,罗马教皇圣匝加派大主教来到巴黎为丕平加冕。这意味着俗世政权需要来自教权的批准。这一事件为后来神权与君权的斗争留下了争执的根源。

  为了报答教皇,丕平随即站在教皇一边,反对伦巴底人。751年,由于伦巴底人攻占拉文纳,教皇斯蒂芬三世亲自到法兰克王国向丕平求救。

  754年,丕平进军意大利,强迫伦巴底国王埃斯托夫(英语:Aistulf)答应将拉文纳及其新近占领的土地交给罗马教皇。756年丕平打败并俘虏了伦巴底国王。自此,从拉文纳到罗马的大片领土便划为教皇辖区,形成了一个“教皇国”。史称“丕平献土”。但教皇所居土地是由世俗政权奉献的,这又似乎显示了君权高于神权。

  主要成就:丕平献土

  事件背景

  公元四世纪,西罗马帝国发生严重的奴隶制危机,国内奴隶、隶农、农民起义不断。国外蛮族的入侵,使西罗马帝国的统治摇摇欲坠,最终在476年奥多亚塞控制意大利全境后,西罗马帝国灭亡,教皇成为罗马城的一般主教。主教欧洲进入了中古时代。

  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帝国东部罗马政权的延续被称之为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欧亚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尔在七世纪之前也曾是帝国的国土。

  公元七世纪至八世纪上半叶,在亚平宁半岛上存在东罗马帝国、伦巴德王国的和教皇三种势力。这三种势力之间互有矛盾。公元726年,拜占庭帝国公布了禁止使用圣像的法令,法令公布后,罗马教皇格里高列二世不仅拒绝服从皇帝利奥三世的法令,而且以尖锐、责斥、挑衅的语言声讨皇帝。随后,皇帝指派拉韦纳大主教进军罗马,企图俘虏教皇,但大主教的军队被伦巴德人组成的军队击败,于是皇帝收回了教皇在意大利南部所有的大片领地,同时把南意大利和伊利里亚所有主教区的管辖权交给君士坦丁堡的牧首。但是,罗马教皇并不想沦为伦巴德王国的主教,因而教皇在四处寻找一支能够保护他免遭伦巴德人攻击的武装力量。

  751年,伦巴第人攻陷东罗马帝国控制的意大利拉文纳总督区,直接威胁教皇统治的罗马公国。此时,教皇名义上的保护者东罗马帝国的注意力集中于东方,且远离罗马,无力为教皇提供保护。于是,教皇便不得不寻求支持力量,他转向了当时比较强大的法兰克王国,要求与法兰克王国结成政治和宗教联盟。宫相丕平、法兰克王国的实际独裁者就成为罗马教皇争取的对象。

  由于丕平的父亲查理·马特并没有拥立新国王或自立为王,所以他仍然以宫相和法兰克公爵的身份统治。丕平打算自己就任法兰克国王,但一个难题是墨洛温王朝的继任者是根据传统由神权天赐的。因而,丕平觉得要把王室的传承转移到自己的世系需要得到神赐之后才能保证。

  丕平通过地区主教向罗马教皇扎卡利亚斯捎去了口信:“法兰克国王虽属王族和称王,可除在公文上签名外实际没有任何权力。换言之,他们无权,只会照宫相的吩咐办事。”教皇为换取法兰克的支持,表示“谁为法兰克操劳,谁就是它的主人”。

  751年,丕平在苏瓦松举行王国大会,教会为其涂抹圣油,赐予王权,而墨洛温王朝最后一任王希德里克则被剃掉头发,关进了修道院,“矮子丕平”开创的法兰克加洛林王朝取而代之。

  事件起因

  伦巴第王国的阿斯托夫(国王的兄弟)在753年发兵南下,侵袭意大利各地区。罗马和罗马教皇不堪其扰,向东罗马皇帝求援。但东罗马帝国皇帝对此没什么反应。

  于是,新上任的教皇司提反二世亲自北上,来到伦巴第都城帕维亚,试图劝说阿斯托夫能够友善对待上帝的人间代理机构,遭到阿斯托夫的回绝。

  事件经过

  教皇求援

  753年冬,教皇司提反二世冒着风雪穿越阿尔卑斯山区来到法兰克王国。丕平十分尊敬的恭迎了教皇,并象征性的为其牵马,这是罗马教皇第一次在自己的王国内出现。法兰克的广大信徒、民众也对教皇的驾到,表现出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欢迎,这使教皇感到无比的欣慰,长途跋涉的辛苦一扫而光。经过一段时间的详谈,国王与教皇签订了一个旨在“互相协助,互相保护”的盟约。司提反二世重新为丕平举行了加冕典礼,

  并赐给他的两个儿子以罗马贵族的头衔,教皇宣布:“禁止任何人从别的家族中选立法兰克国王,违者将被逐出教门。”丕平承诺将在未来的战争中所征服的意大利土地中,划出拉文纳至罗马的狭长地带,捐赠给罗马教会。

  丕平进军

  754年,丕平率兵护送教皇返回意大利,在阿尔卑斯山对伦巴第国王拉赫斯展开一场恶战,直到伦巴第国王保证归还教皇领地拉文纳以及教皇要求归还的全部罗马财产为止。但在丕平退兵之后,伦巴第国王并不遵守诺言。

  756年,丕平两次率军南下,挥戈进入意大利。并且征服了伦巴王国,把它夷为平地。

  丕平献土

  到了756年末,丕平已平定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区。丕平兑现了承诺,将征服的拉文纳、利米尼、具沙罗等二十二个城市献给了罗马教会,史称“丕平献土”。

  事件结果

  为使“丕平献土”合法化,教皇伪造了“君士坦丁的赠礼”的丑闻,诡称君士坦丁大帝早已把罗马城赠送给教皇,丕平中只是把属于教皇的领土还给教皇而已。自此从拉文纳到罗马的大片领土便划为教皇辖区,教皇国形成。

  事件影响

  “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罗马教皇不仅渐渐成为了西方的精神领袖,而且还是意大利的一个世俗君主,人神两界,均在其管辖之下。法兰克宫廷中的一句承诺,深远的影响了西欧1000年的历史。

  事件评价

  教皇国的成立归功于丕平三世(Pepin)。

  征讨

  丕平在位期间,开始了大规模的征服。对阿基坦公爵魏法尔连续打过九年阿基坦战役。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汉初三杰的功勋与影响:萧何的四大功劳

  在汉朝初年,有三位杰出的人物对汉朝的建立和稳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被称为汉初三杰,分别是张良、萧何和韩信。其中,萧何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功第一。本文将探讨萧何的四大功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萧何的四大功劳  萧何作为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