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史

高卢战争历史-高卢战争历史百科
2021-09-24 17:25:39

  高卢战争, 罗马恺撒发动的征服高卢的战争。该战场从公元前58年开始,直到公元前51年结束。高卢战争先后进行了8次军事远征,最终高卢地区被纳入了罗马共和国的版图。

  高卢战争是恺撒一生的转折点,其结果是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解体和走向帝制的步伐。这场战争对罗马共和国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刺激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扩大了罗马的疆域。同时高卢战争的胜利,也为凯撒带来了极高的荣誉。

  攻入不列颠人工事的罗马士兵

  背景

  高卢是罗马共和国北部的一大片土地,包括当代的意大利北部、法国、卢森堡、比利时、德国以及荷兰和瑞士的一部分。

  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制面临危机,以苏拉为首的元老派同以马略和秦纳为首的民主派为争夺政权展开了殊死搏斗,双方兵戎相见,互相报复,意大利血流成河。斗争的结果是苏拉派勉强维持了元老派统治,推行民主改革的马略派死伤殆尽,一蹶不振。

  这时罗马政坛有三位新人崭露头角,这就是克拉苏斯、恺撒和庞培。公元前73年爆发了伟大的斯巴达克起义,苏拉党徒克拉苏斯靠镇压斯巴达克起义一举走上政坛。他在苏拉麾下以贪得无厌、敲诈勒索、趁火打劫著称,公元前70年被选为执政官时已是罗马首富,在任执政官时有意“割血”以拉拢民众,摆万桌酒席宴飨百姓,还给全体罗马人以3个月的谷物津贴。

  尤利乌斯·恺撒是马略的外甥、秦纳的女婿,在苏拉独裁时期被迫流浪异乡。苏拉死后他才回到罗马,曾以控告苏拉派的马其顿总督贪赃枉法而获好评,公元前68年任财政官。他打出马略派领袖的旗号,在社会上声名鹊起。他虽出身名门,但家财不丰,加以为笼络人心而慷慨施舍,欠了大笔债款。据说公元前62年恺撒得到出任西班牙总督的肥缺,却因债务缠身不能行,大富豪克拉苏斯为他作保并偿清部分债务才使他得以赴任。与此同时,庞培也武功卓著,令人瞩目。公元前70年,他曾和克拉苏斯一同当选为执政官。公元前67年,他肃清了地中海上猖獗已极的海盗,并在第三次米特拉达梯战争(前74—前64年)中给敌人以毁灭性打击,米特拉达梯逃遁黑海沿岸,途穷自杀。这个数十年来威胁罗马的劲敌的消灭,使庞培煊赫一时。可是他在东方自作主张采取的一些措施却受到元老院的责难。

  恺撒在西班牙总督任内搜刮甚多。他于公元前60年回到罗马时野心更大,遂与克拉苏斯、庞培正式订立秘密政治协定,组成所谓“前三头同盟”。据此协议,三方促成恺撒当选公元前59年的执政官,恺撒在任内须尽量设法批准庞培在东方所实行的各项政策,并通过一些有利于骑士的法案。这些事情,恺撒都不顾元老院的反对而一一兑现,使其政治声望大为提高。更有甚者,恺撒作为马略、秦纳事业的继承人,还有意培植他的平民领袖的声誉,除加强宣传笼络人心外,他还通过土地法,使2万个贫穷多子女的公民获得土地,并指使亲信到处为民请命,煽动贫穷公民反对元老贵族,并在作保民官期间把粮食无偿分配给3.2万公民。这些作为充分表明恺撒借重民众和改革派声誉称雄争霸的野心。

  但是,恺撒深知,他要超过另外两头,就必须掌握强大的军队和拥有充裕的资财,这是斗争中的最大资本。于是他看中高卢总督这一肥缺,决定执政官任满后前去高卢。他要以高卢行省为基地,开疆拓土,招兵买马,增加实力与威信,为夺取更大权力准备条件。

  公元前58年,通过三头协议,恺撒出任高卢总督,任期5年(前58—前54年),公元前56年再续协议继任高卢总督5年。恺撒出任高卢总督,标志着高卢战争的开始。

  八次远征

  前58年,凯撒出任山南高卢总督,随即向山北高卢大举扩张。前56年,凯撒征服了大部分高卢地区;前55年,凯撒越过莱茵河袭击日耳曼,同年秋试图进占不列颠,未果;前54年,凯撒再度攻击不列颠,尽管多次获胜,却未能控制该地;前53年凯撒镇压了高卢的多次起义;前52年,高卢各部落在维钦托利的领导下掀起了大起义,最初获胜,后被凯撒镇压下来;前51年凯撒终于并吞高卢全境。

  高卢战争包括8次军事远征。恺撒上任伊始即大举扩张。

  第一次远征

  发生在公元前58年,在比布拉克特战役中,恺撒的4个军团击败了企图从当代的瑞士地区向西南迁徙的人数最多的高卢部落之一——赫尔维蒂人。

  第二次远征

  同年,恺撒进行第二次远征,击败了由斯韦夫人的首领阿里奥维斯特指挥的各日耳曼部落联军,将其赶过雷努斯河(莱茵河)。

  第三次远征

  公元前57年,恺撒发动第三次远征,征服了比尔及人和其他东北部的高卢部落。此后,恺撒向元老院报告,他已征服了整个高卢。

  罗马人的掠夺和暴行激起了高卢部落多次起义。为镇压这些起义,恺撒又对高卢进行了5次远征。

  第四次远征

  公元前56年,为镇压维内蒂人和阿奎达尼人的起义,恺撒进行了第四次远征,击败起义军并对起义者进行了残酷迫害。

  第五次远征

  次年,恺撒又第五次远征高卢,袭击了韦内蒂人的同盟军——日耳曼部落的乌西佩特人和滕克特里人,并渡过莱茵河将他们歼灭。

  不列颠

  凯撒恰巧在经略北高卢的过程中,通过前来支援当地的佣兵和往来商人,发现了与高卢部隔海相望的对岸还有一片神秘土地。据说在那里有丰富的锡矿资源和未知的尚武部族。但即便是高卢的商人,对于那边的情况也是知之甚少。为瓦解高卢人的同盟军,凯撒决心前往那里一探究竟,并用武力尝试新的征服。恺撒军团入侵不列颠战役由此开始。

  公元前55年的夏末,凯撒开始尝试首次对不列颠岛的开拓。他首先命令自己的部下带着一艘船去进行探查,接着带着身边的全部军队赶往距离海峡最近的莫里尼。在那里,他下令让附近地区都要提供船只,还将上一年建造对付高卢人的舰船也都一并调来。

  不列颠居民属于分布广泛的凯尔特人

  由于凯撒的雷厉风行,丝毫没有掩饰其意图,不列颠人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一些部落迫于凯撒的威名,派来了使者表示愿意提供人质并听从凯撒的号令。但更多的部落则选择抵抗到底。为了在不列颠获得立足点,凯撒答应了使者的请求,派遣他所信任的高卢人康谬斯与使者们一同返回协商盟约。

  在出发仅仅5天后,派出去侦查的探子便赶回来报告了对岸的大致情况。但或许是出于对不列颠人的不信任,亦或者是轻视,凯撒没有等到使者的消息和第二年夏季的到来,便安排第七和第十两个军团登上了80艘运输舰。接着把其余船只分配给骑兵和高级军官。最后将剩余的军队安排在高卢各地保护后方。

  一切安排妥当后,凯撒趁着一个大晴天出发。用了不到1天的时间,首批舰队就抵达了不列颠海岸。狭窄的海岬和岸边边隆起的群山,便映入罗马士兵的眼帘。同自然景观一起出现的,还有列阵于群山之上的不列颠联军。原来,不列颠人在得知凯撒要来之后,便决心抵抗到底。因此他们结成同盟,逮捕了凯撒的使者康谬斯。当凯撒的舰队出现于海平面时,早已准备好的联军便蜂拥而出准备,在海岸阻止敌人的登陆。

  罗马人的舰队

  虽然凯撒进行过战争的准备,但是登陆地点距离群山很近,在山上掷矛都能飞到海岸。因此凯撒决定等其他舰队赶来汇合后,再寻登陆地点。

  很快,除装载骑兵的船只外,大部分舰队都已经到齐。凯撒不愿意继续等待,便召开了军事会议。他把当前探得的情报和登陆地点告知了各军团指挥官,并要求他们行动迅速。会后,罗马舰队赶到了10公里外的另一处海滩,准备在那里进行登陆。异常警戒的不列颠人也发现了凯撒的意图,安排骑兵和战车紧随其后,生怕让敌人踏上英伦。

  虽然目标海岸非常空旷,但登陆进行的并不顺利。因为跨海用的舰船只能在水深的地方停泊,罗马重步兵们必须涉水前进,面对海浪的拍打。这大大妨碍了他们的行动速度。更糟糕的是,轻装简行的不列颠人也站在干岸上,向登陆士兵投射标枪。甚至还有当地人骑着战马往来驰突,阻挠罗马人登陆。

  眼见战况危急,凯撒急令战舰移动到敌人的侧翼。接着利用舰上的弩炮、弓箭手和投石一起,不断射击岸上的敌人。在舰队火力压制下,不列颠前哨部队被驱出了滩头,撤退一段距离外进行重整。但士兵们已经因为可以预见的危险而士气低落。为此,第十军团的执掌鹰旗的掌旗官大声疾呼道:跳下来吧!战士们,除非你们想让你们的鹰旗落到敌人的手里去!然后便持着鹰旗冲向敌阵。

  在罗马军队中,丢失鹰旗是奇耻大辱。不但要遭受处罚,更会丧失集体与个人荣誉。因此士兵们顾不得海浪的阻拦和场面的混乱,纷纷冲上前去要与敌人血战。

  虽然成功激起了士兵斗志,但地形的阻碍仍然使得罗马人混乱不堪。下船的士兵们甚至难以找到自己的队伍,只能随便跟着身边的战友行动。软质的海滩和海浪的持续拍打,更是让他们连立足都非常困难。不列颠人却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他们熟悉每一处暗滩,并经常驱马冲击,包围落单的罗马士兵。大队人马更是用标枪不断袭扰罗马军团的侧翼,让情况再次变得危险起来。

  由于骑兵尚未赶到,凯撒没有机动力量支援被包围的士兵,也没法去有效掩护侧翼。所幸战场是就在海边,罗马人可以利用船只进行战术机动。于是凯撒命令还在船上的士兵登上巡逻艇,四处驰援。

  随着不列颠人的攻势减弱,罗马人重整队列,顺利跨过了海滩。不列颠人的优势瞬间就荡然无存,在军团正面攻击之下招致惨败。不列颠人知道已经无力阻止凯撒,便再次派遣使者前来投降。在归还了扣押的罗马使节之外,还送来了部分人质。

  罗马人的运输船

  在抵达不列颠后的第四天,搭载骑兵的18艘运输舰出现于海面上。但就在凯撒为此而高兴时,突然一阵暴风将他们吹离了海岸。当天夜晚又是月圆之时,海水突然涨潮,加上狂风骇浪的拍打,大量的运输船卡死互相碰撞,有的甚至被撞得粉碎。面对这一突然的天灾,罗马人完全无力阻挡,甚至连修理用的工具都没有。由于失去了回高卢的舰只,他们只能缩在小小的营地里为给养缺失而发愁。

  这一切都被不列颠人看在眼里,他们因此重获希望。虽然打不过罗马人,但可以利用围困迫使缺乏给养的敌人就范。于是,凯尔特各部落互相串通,停止交纳人质,还谋划着一次突然的袭击。

  凯撒虽然不了解敌人的阴谋,但是从现状也判断出对方不会保持恭顺。于是他安排士兵加紧收集附近的粮食,将损坏严重的船只拆掉修补损坏不大的船只。很快,除了损失的12条外,剩余的舰船又恢复了航行能力。就在一切准备就绪时,哨兵报告发现远方有大批扬起的尘埃。经验丰富的凯撒立刻明白,这是敌人对正在围攻收集粮草的第七军团。于是他亲自带着正在值班的士兵前往救援。

  在这支挡援军抵达时,收集粮草的士兵们已经损失惨重。他们被迫挤在一起,艰难的固守阵线。不列颠人则使用特有的战车,不断从周围向他们发射标枪。在投掷武器用完后,车上的战士还会跳下车来进行步战。可即便如此,凯尔特人还是没办法撼动罗马人的阵列。失望之余的他们,看到援军的到来便选择了撤离。凯撒也因缺乏骑兵而没有追击,双方就这样不欢而散。

  尽管成果有限,但这次突袭还是让不列颠人士气大振。他们招来更多援军,期望同罗马人一决雌雄。结果,不列颠人再次被毫无悬念的击溃。无奈之下,他们又宣布投降,并答应交纳比上次多一倍的人质。

  公元2世纪的不列颠地图

  大体位置与当代的接近由于冬天即将来临,凯撒害怕再生变故,便匆匆同意了不列颠人的建议。随后连人质都没收齐,就率全军乘船赶回了高卢。

  第六次远征

  对上一次探险的结果,凯撒并不满意。于是他一边处理高卢辖区的事务,一边安排在冬营休息的士兵抓紧建造适合不列颠水文情况的船只。还从西班牙运来大量物资以备其用。很快,600艘运输舰和28艘战舰被建造起来。凯撒将他们调去乌斯港,同上一年的船队汇合。

  公元前54年,当一切准备就绪,他就带着5个军团和2000高卢骑兵(共计2—2.5万人)登上船只,渡过拉芒什海峡,再次航向不列颠。不少非军事单位的船只也如影随形般地跟着战舰的船队,他们包括很多私人船只的商人和奴隶主,如同鲨鱼闻到血腥一样,他们都希望从恺撒的军事胜利中分到一杯羹。

  虽然设定了更为有利的登陆地点,但由于风暴,罗马的舰队被迫仍在前一年的登陆点再次登陆。不列颠人得知凯撒再次归来,也集结了一大批军队。但当他们发现这次的船队足有800艘船时,又一下失去了勇气。不敢再像往年一样在海岸边予以阻拦,而是选择了一处高地以逸待劳。于是凯撒顺利地登上海岸,在得知敌人方位后,立刻带着4个军团和1700名骑兵赶往追击。罗马人一口气进行了约18公里的急行军后,成功的赶上敌军。

  在凯撒军队里服役的高卢骑兵

  不列颠人看到罗马军团杀至,派出骑兵在河边阻拦,却被凯撒带来的高卢骑兵击溃。这些人逃到森林的土木工事当中,向罗马士兵发射大量的投掷武器。追击的第七军团也立刻摆出龟盾阵,抵御凯尔特人的射击。他们的掩护下,罗马大军成功修筑了一道围墙,困住了工事里的守军。不久,要塞就被攻破,仓惶奔走的不列颠人因夜幕降临而逃过一劫。

  次日凌晨,罗马人休整完毕,兵分三路发起追击。但却得到了凯撒的召回命令。由于前一晚又刮起了风暴,很多船只遭到损坏,凯撒决定加固营地并维修舰船。在这些任务完成后,罗马人这才再次前往之前占据的要塞。他惊讶的发现,不列颠人已经组织起一支比以往更大规模的军队,统领这支军队的是凯尔特卡图维拉尼部落的首领卡西维拉努斯。双方的骑兵在遭遇后便展开了前哨激战。

  由于不列颠的骑兵战术落后,还要依靠更原始的战车帮忙,根本不是罗马这边的大陆骑兵对手。所以他们选择诱敌深入的策略,将高卢骑兵引入又踏入不适合骑兵作战的林地。得知这个情形后,凯撒要求骑兵后撤,不得继续追击。不列颠人却顺势发动了新一轮反击,从林中冲出来袭击正在修筑工事的罗马军团。由于采取松散的连续冲锋阵型,后续的部队可以不断支援前线。所以疲于应付的罗马人开始渐渐不支,他们的一次进攻甚至冲到了罗马军团的军旗处,所幸凯撒带着预备队赶到,才将不列颠部队驱逐,但罗马人已经付出不小伤亡。

  此战过后,凯撒终于在不列颠当地站稳脚跟。接下来他要解决给养问题,为此专门安排了3个军团和全部骑兵去搜集物资。

  而在强攻未果之后,凯尔特人的战略变更为利用他们熟悉的地形和战车的机动性拖住罗马军队,耐心等候冬天的到来,将罗马人一举击溃。而恺撒的处境则不容许他长时间逗留,于是他在与卡西维拉努斯的军队打了几个回合后,决定直接跨过泰晤士河,进攻凯尔特人的堡垒。

  而就在此时,恺撒获得了挑起不列颠凯尔特人内讧的绝佳机会,成为了第二次不列颠尼亚远征的决定性转折点。

  在整个不列颠尼亚,卡图维拉尼部落是最强大的,他们的首领卡西维拉努斯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领袖,但他本人在外交手腕上的能力和团结统一战线方面的策略却很欠佳,造成了各大部族的不和。他本人性格暴躁,处理矛盾简单残忍。由于战略意见上的不和,他将不列颠尼亚东部特里诺文特部落的首领处死。年轻王子门杜布拉修斯听说他的父亲被卡西维拉努斯杀害,便逃亡到了恺撒和罗马人那儿,他的族人也向恺撒投降,以换取后者帮助他们对抗卡西维拉努斯,并回复门杜布拉修斯的王位。

  恺撒当然慷慨地接受了他们的条件。不久,另一个较小的凯尔特人部落被击败,联军的阵线开始逐步瓦解,恺撒抓住这个时机发动总攻,期间,凯尔特人的叛徒又出卖了卡西维拉努斯最后据点的信息,以及渡过泰晤士河的口岸位置。于是恺撒命骑兵部队开道,不惜代价一鼓作气渡河进攻,河对岸本已严阵以待的凯尔特人显然被罗马人的气势镇住了,在短暂的交手后便放弃河岸向后退却。

  一路上为了防止埋伏,罗马军队焚烧了田野农场和房舍,军势之盛令沿途的部落望风而降,卡西维拉努斯曾经送信给肯特地区的四位首领,请他们进攻恺撒的滩头阵地以解围,但结果计划失败。卡图维拉尼的堡垒虽然依靠天然屏障修得相当坚固,但还是经不住恺撒的攻击,卡西维拉努斯率领残部从堡垒的另一端逃走,大批的人口和牲畜成了罗马人的战利品。

  最终,穷途末路的卡西维拉努斯不得不投降,恺撒令他交出一些人质,并答应每年向罗马缴纳一笔贡金。同时,恺撒履行了对特里诺文特部落的承诺,帮助门杜布拉修斯成为了新的部落首领,并命令卡西维拉努斯不得伤害这个部落,于是特里诺文特成为了第一个受到罗马人保护的不列颠部落,随后恺撒将军队分两批撤回了高卢,第二次对不列颠尼亚的远征宣告结束。

  不列颠凯尔特人的高山要塞

  鉴于高卢突然爆发叛乱,凯撒便接受了对方的顺从,在得到人质后返回了高卢。

  并未将不列颠立刻纳入罗马人的统治不列颠人虽然遭到惨痛的军事失败,但得益于高卢叛乱和之后的罗马人内战,依旧保持了事实上的独立自主。凯撒此后忙于在地中海各地纵横,也没有时间再度返回。他之后的几代统治者,也对这偏僻地区缺乏征服的热忱。直到90多年后,克劳狄皇帝才再次征服不列颠。

  第七次远征

  发生在公元前54—前53年间,目的是镇压埃布龙人、阿杜阿蒂基人、内尔维人、特雷维里人和其他部族的起义。

  最后一次远征

  发生在公元前52年,目的是镇压由杰出的军事首领、阿维尔尼人部落酋长维钦托利领导的几乎所有高卢部落参加的起义。起义军在戈高维亚(今克莱蒙费朗附近)击败了罗马人(日尔戈维亚战役)。但由于恺撒的挑拨离间和各部落之间的纷争,维钦托利的主力被罗马军包围在阿莱西亚要塞。恺撒军队在阿莱西亚战役中击溃了维钦托利的援军,迫使守军投降。紧接着,恺撒率军于公元前51年逐个镇压了高卢部落的多次起义。恺撒远征高卢的历次战争的一个特点是对战败者进行残忍的大屠杀和贪婪的掠夺。

  取胜原因

  恺撒对高卢的战争之所以能够取胜,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罗马军队在人员和技术装备上占有优势。罗马当时是发达的奴隶制国家,经济水平较高,军队多年征战,素质好、经验丰富。而高卢各部族当时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没有形成国家,以游牧为主,经济十分落后,军队素质和装备都比较落后。因此,罗马军队在其扩张过程中通常都能打败社会发展阶段比较初级的各部落和地区。

  第二,恺撒本人智勇双全,有一条正确的战略战术和谋略计策。军事上,他善于周密侦察敌情和地形,不囿于单一的战法,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战方式,行动果断,目的坚决,善于利用有利地形和迅速构筑工事,长于快速机动兵力、实施突然打击,一旦击溃敌人则定要跟踪追击,务求全歼敌人而取胜。因此,这是一种以积极进取、果敢行动、歼敌有生力量为特征的攻势歼灭战略。与此同时,为了孤立、分化敌人,恺撒注重采取外交手段,运用谋略和计策分化瓦解数量上占有优势但意志不统一的众多部落。

  高卢战争的胜利,为罗马共和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大量的奴隶与财富源源流入罗马,刺激了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丰饶的高卢地区从此归属于罗马版图,使罗马的疆土扩展到莱茵河西岸和比利牛斯山脉以东,并远至不列颠。

  评析

  高卢战争的胜利,给凯撒带来了极高的荣誉,为他在罗马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独揽大权奠定了充足的基础。凯撒向高卢进军时只率领了4个军团的兵力(其中有1个军团原属庞培)。而他所要征服的对手,并非像那些衰朽的东方古国,而是一些“能征惯战的野蛮的、尚未开化的高卢人和日耳曼人”。这些人在争取自由,保持旧日的英勇善战的名声上是那么齐心,那么坚定,所有的人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反抗罗马人的战争中去。”面对这样强大的对手,凯撒施展分化瓦解、拉拢打击、威慑恫吓、步步吞食的策略进行战争。“他把各个部落的领袖都召到自己跟前来”,或者“加以恐吓”,或者加以“鼓励”、“收买”、“离间”,居然使这些高卢人最后忠顺于他。对那些公然反抗他的人,则进行疯狂的屠杀,甚至在战争中背信弃义,乱杀无辜。凯撒在高卢戎马倥偬7年间,不断地招募军队,扩大兵员。当他凯旋罗马时,已拥有一支由10个军团组成的忠顺于他的大军。凯撒对高卢地区的征服和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据普鲁塔克记载:凯撒在征战的7年间,突击占领了800多个城市,征服了300多个部落,与总数达300万的高卢人作战,其中100万人被歼灭,100万人被俘。这当然要激起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强烈不满。因而,在整个高卢战争中,各地区人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始终不断。高卢人崇_尚自由,英勇善战。他们利用地形熟悉的优势,使用十分灵活的战略战术,或“声东击西”,或“截断给养”,或“突然袭击”,或“内外夹攻”……给罗马军队以沉重打击,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罗马人也叹服“他们是一些英勇无比的人”。

  然而,高卢人面临罗马军队的征服,没有组成一支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联合大军,缺乏统一的指挥、统一的部署。因而,在罗马军队强烈的攻势下,尤其在罗马人惯用的“拉拢收买”的伎俩面前,不能协调一致、联合作战,最后被各个击败。在维钦托利起义面临危急时刻,高卢人没有采纳维钦托利的建议,把所有能参战的高卢人都组织起来,与罗马军队决一死战。而只是征集了有限的兵力前来援救起义者。当援军拼力冲到城下时,突围的起义者却没有及时地冲杀出来,从而使高卢人失去了宝贵的战机,突围失败。罗马军队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黄庭坚:北宋书法与文学的杰出代表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尊称为江西诗派鼻祖。他的一生充满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创造,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将简要介绍黄庭坚的生平和他的艺术成就。  黄庭坚生于1045年,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在文学